宁古塔在哪?令人闻风丧胆到底有多恐怖?
宁古塔,在一些清宫剧中经常能够看到,主要是皇帝用来处罚一些犯人的方式,宁古塔位于今天的黑龙江海林市,并不是一座塔而是地名,有很多军队在这里驻守,还有宁古塔与披甲人的故事,宁古塔在古代十分的荒蛮,而且经常有毒虫猛兽出没,很多被发配到宁古塔的还没到半路就死了,这就是宁古塔恐怖的地方。
宁古塔在哪?
宁古塔,其实并不像字面意思那样是一个塔,而是一个古地名,原位于今黑龙江省海林市,后在公元1666年迁到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古塔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宁古塔与盛京齐名。
宁古塔的由来
宁古塔最早见于文献是《清太祖实录》万历三十八年“上命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明代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1661年被流放宁古塔,在《宁古塔山水记》的《宁古台》一文中说“宁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此山至今还在海浪河南岸,宁古塔旧城以东二里,仍名宁古台,5年后张缙彦到了宁古塔新城,于1670年死于新城牡丹江边。
宁古塔源自宁古台,意思是“六个”,本来并无异议,但后来竟与清太祖的“六祖”联系起来,相传是清太祖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清人称其“南瞻长白,北绕龙江,允边城之雄区,壮金汤之帝里。”
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的故事
披甲就是披挂铠甲的意思,“披甲人”就是指清代满洲八旗士兵,他们大都是从八旗前锋护军披甲人中经过层层选拔而挑选的极为优秀者,他们肩负保卫边疆的重责。不仅东三省有披甲人,几乎全国各处都遍布着满洲八旗军披甲人,他们守卫着国家的安全。有许多人谈到披甲人就认为他们一定是十分孔武有力的,十分野蛮,粗鲁,对待流犯严苛,就是典型的“索命阎罗”,其实却不然。
宁古塔的披甲人平时以打猎作为自己的差事,遇到战事时,就会披甲上阵。顺康年间,宁古塔的披甲人虽然不会讲汉语,却性情淳朴、为人讲诚信、讲义气。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的都是当地人,当当地人企图逃跑时,宁古塔人一般不检举告发他们,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不清楚。他们成功逃跑后,宁古塔人对此并没有强烈反映,待人处事如常。若有的人被追回来,主人和周边的土著人便一起作证将人领回,并请求官府能不予以追究治罪。
披甲人不但朴实、诚信、讲义气,而且还有追踪寻迹的本领。凡是只要人或牲畜经过草地,他们都能凭借敏锐、细致的察觉能力,寻找足迹,然后追寻,从未出过差错。他们凭借着这一本领出猎打围,收获颇丰。不仅如此,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能徒手与猛虎搏斗,因皇帝特别喜欢勇猛之人,于是特别赏识他们,为他们封官加爵,当要求他们进京时,许多人都不愿离开故土,即使有人进京,本地的数百人也都会齐聚郊外为他们送别,场面宏大,哭声响彻云霄。
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宁古塔其实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后设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的前身。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有一本叫做《研堂见闻杂记》的书上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也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地名,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自清顺治十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余年,批受到朝廷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其中很多人在去之前就已经自杀。更多精彩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iuy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