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成语故事
“于是……在一个毛月亮的晚上点了盏风灯,抗了把铁锹,就去了十三里铺的坟地。”
悬疑惊悚小说《鬼吹灯》,极尽想象之能事,善用各种环境描写衬托,引得读者感同身受、毛骨悚然。
这一回中对鬼魅气氛起到很大作用的“毛月亮”,学名就是月晕,有成语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其实是一种有据可循的天文学现象,而并非民间所传有着长毛毛的月亮之夜,即孤魂野鬼出没时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那么将要刮风;柱子础石湿润,那么就快要下雨了。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宋`苏洵《辨奸论》中言道“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中说“燥湿为天地自然之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以此测于几先者,固古今一致也。”亦作“月晕知风,础润知雨”。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本身的意思浅显易懂,不过,这其中还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月晕,是月亮周围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月晕出现的,月亮光看似也暗淡了许多,像是长了毛似的,民间有“毛月亮”之称。而月晕真正的产生原因,其实是由于光的折射。
当代气象科学实践表明,在天气由晴转阴雨时,人们先看到卷层云,而后天空出现会产生降雨的中低云。这时云中水汽含量发生变化,当光透过高空卷层云时,受冷晶折射作用,使七色复合光被分散为内红外紫的光环或光弧,围绕在月亮周围,变出现了月晕。这与雨后彩虹出现的原理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彩虹在天气变化后出现,而月晕一般预示着天气的改变。与月类似,太阳也有日晕。中国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用晕来预测天气,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枷雨,月枷风”、“日戴晕,长流水”等,都是关于晕的天气谚语。
那么,日月有晕就一定会有风雨出现吗?这要从晕的形成谈起。晕看上去似羽毛、如马尾状,是气象上称为卷层云的产物。气象学已揭示,产生降水的云层是中低云,卷层云本身并不产主降水,只是随后天空中出现中低云的前兆云。,卷层云出现以后,下雨一定要有能产生降水的中低云系才可,出现了日月之晕,也不一定会产生降水。
事实上,有些晕的形成,不但不会形成风雨,反而天气会转晴。在夏季常能见一些似馒头、又似马鬃的对流云,但当对流减弱后,云体会崩溃,变成缕状的、羽毛状的卷层云。这种云一般在白天午后出现。有太阳时,也可在这些云彩上映出残缺不全但色彩艳丽的晕。这时对流本身已经很弱,晕过后也不会有降水发生。当别处有降水时,降水区上空的空气向四周辐散,会带动高空的高云向雨区外围扩散开来。这时远离雨区的观察者会看到成片的高云,其中也有一些卷层云。生活在江淮梅雨锋南侧控制区的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由于这种静止锋的降水区很少移动,高空伸向远方的高云也很少变化。有时在静止锋以外的地方,可以接连几天看到太阳周围有晕发生;到了晚上,若有月亮,还可看到月晕存在,却始终没有降水发生。
当出现了卷层云,就得看其后的中低云是否发展,若发展,其结果就是要降雨。这就是判断出现日月晕后是否有风雨的主要征兆。无论是接连数天的晕还是昙花一现的晕,都应看晕后中低云的发展速度。中低云发展移入快,降水来得快;发展移入慢,降水也就姗姗来迟;不移入,则不会有降水。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讲的是对事情有一定的预见性。不过这种预见来源于对以往生活经验的——由于我们在之前100次月晕后都见到了天气的变化,也就理所地认为第101次月晕也必然如此。事实果真如此吗?关于习惯经验、思维定式与创造想象,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