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铁杵磨成针的主人公是谁中国的学龄孩子几乎全都听过“磨杵成针”的故事,有的老师或家长会用浅显的现代汉语讲,叫作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通常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那位拿着铁棒打算把它磨成针的锲而不舍者,另一个则是目睹这件事后从此发起奋来的被感动者。
前者总是被描述为一个白发皤然的老婆婆,而后者则被说成是唐代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成语大辞典》“磨杵成针”说相传唐代诗人李白读书之时,曾遇一老媪,磨杵李白不辍,问何为,媪答欲磨作针。”白受感动,由此奋发而终有大成就。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铁杵有无磨成针的可能性?查许慎《说文解字》“杵”字条,‘舂杵也,从木午声。”也就是说,这是个形声字,“木”是它的形旁,意思说“杵”是用木头做的,“午”是声旁,是表音用的;而“舂”的意思是“捣粟也”,也就是把谷物打碎,并且《说文解字》还特别说明“舂”就是“持杵临白”。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杵”是用来舂米的,那么,它的体积该不会太小,而老婆婆手中还是一根铁杵,就算它不是舂米的吧,用来捣捣大蒜头之类,要磨成针,恐怕也是难而又难的。
第二,是否会有这样一个磨杵的老婆婆?来吧在上面已经分析过,铁杵要磨成针,不说是全然不可能吧,至少不是一件轻易能做到的事,而这么一个年过半百(从“媪”的称呼来看,说她年过半百大概不算过分)的老妇人,竟然选择做这么一件事,是不是太不可思议?
这位老婆婆可能会让我们想起另一位老人——愚公,但愚公移山和这还有点不一样。愚公移山(如果真有这事的话)是别无他法太行山和王屋山挡了他门前的道,他要改变这一事实只有把山挖掉(假如搬家的话,他就不住在原处了)。但老婆婆为什么要磨杵成针?她如果不要这根杵了,完全可以弃置不用或干脆丢掉,如果她需要针可以去买,或者让专门的制作者打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需要她用铁杵来磨针。所以,除非老婆婆是故意要教育李白,否则,磨杵的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第三,李白是否会为磨杵而感动?李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教育的,据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指律历中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和辰寅,也就是说李白在很小的时候就开蒙读书,学习用天干地支计年。百家,就是诸子百家。这样一个早慧儿童,如果看到有人在做磨杵这样一件毫无道理的事,他会感动吗?
磨杵成针的故事见于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这是一本南宋的地理总志,作者对名胜古迹、诗赋序记写得很周详,足见他是个喜好文学的人,他把听来的李白故事记载了下来。以后,明人彭大翼所编的主要供作文之人采撷典故用的《山堂肆考》和陈仁锡的《潜确类书》也都记载了这个故事。
于是,磨杵成针的故事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流传了下来。只不过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大家知道是个寓言故事,而磨杵成针却因为和李白相关,仿佛像真的一样了。其实来吧认为它也只是一个寓言,和李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