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尼安德特人大多短命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人类化石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但在2.8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随着人类寿命的逐渐延长,在当今社会,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绝对不算什么新鲜事儿。远古的尼安德特人是否也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是谁呢?在日前于芝加哥市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09年年会上,中密歇根大学的Rachel Caspari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Caspari对出土自克罗地亚Krapina地区的具有12万年历史的尼安德特人化石进行了分析。古人类学者大约在100年前开始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这里大约埋藏了75具到83具尼安德特人遗骸,他们显然是在1万年到2万年的时间里陆续被埋葬在这里的。Caspari根据牙齿的情况估算了这些尼安德特人的死亡时间——在年轻人当中,牙齿通常都是未受腐蚀的;而老年人牙齿上的珐琅质则往往已经磨损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齿的牙髓腔会逐渐萎缩,这是因为其他的牙质会堆积在牙髓腔中。在这项新的研究中,Caspari利用非破坏性的显微CT对尼安德特人的牙髓腔进行了扫描。
通过对每具化石标本的年龄进行测定,Caspari发现Krapina遗址的尼安德特人大约在30岁之前便死亡了。她说“这里面的老年尼安德特人少之又少。”一般每找到10具年轻尼安德特人遗骸,才能够发现4具老年尼安德特人遗骸。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根据Caspari与同事进行的一项类似研究,距今3万年前生活在欧洲的现代人中,每找到10具年轻个体的便会发现20具老年个体。
老年个体数量的增加对于人类的行为举止和文化——例如在法国发现的华丽的石洞壁画——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老年幸存者数量的增加是否能够解释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大爆发呢?”Caspari不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老年人能够向年轻人介绍以及传播文化,而更多的成年人则意味着一个更大规模的社会——大多数研究人员也赞成这能够驱动文化的创新。Caspari说“我认为这有助于塑造现代人的行为。”她强调,与Krapina遗址期的现代人似乎也有这种年轻个体早亡的迹象。Caspari认为“这可能是每个物种都要经历的过程。”
普林斯顿大学的Alan Mann却警告说,仅仅基于一个单独的遗址便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很危险的。但Wenner Gren人类学研究基金会主席Leslie Aiello却认为,Caspari的陈述发人深省。Aiello表示“考虑到有那么多尼安德特人成了孤儿,他们一定生活得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