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高僧有哪些?

宇宙奥秘 2023-04-05 18:51www.dkct.cn宇宙探索

从佛教引入到中国已经拥有了2500多年的历史了,佛教最初起源于印度,引入中国后,在中国十分的盛行,拜佛教的人也是日益增多,甚至影响了一些皇族也开始信仰着佛教。中国弘扬佛法的就有四大名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这四个。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得道高僧,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佛教的得道高僧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亦曰林公,别号支硎。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隶,好畜马。魏晋时代,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着《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之盾爱马图。

2.取经第一,佛教革新——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俗姓龚,平阳武阳(今长治市襄垣县)人,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显六十多岁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至敦煌。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流沙河,经鄯善,至乌耆国。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则渡过葱岭,到达北天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44-413),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世代为相,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

鸠摩罗什是世界着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着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4.一世祖师,传奇人物——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着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5.智者大师,天台创始——智顗

智顗(公元538年农历2月16日-公元597年农历8月3日),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俗姓陈,字德安。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监利县)人,祖籍颖川(河南许昌)。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年十八,投果愿寺法绪出家。未久,随慧旷学律藏,兼通方等,后入太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诸经,二旬通达其义。

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入光州大苏山,参谒慧思,慧思为示普贤道场,讲说四安乐行,师遂居止之。一日,诵法华经药王品,豁然开悟。既而代慧思开讲筵,更受其付嘱入金陵弘传禅法。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

6.饮誉华夏,西游美名——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7.名扬海外,禅宗六祖——惠能

惠能,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据《新兴县志》记载,惠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14公里夏卢村,后与朗村女子李氏结婚。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阴历八月初三日,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六祖圆寂的国恩寺成了禅宗顿教三大祖庭之一,有“中国禅宗发源地”与“岭南第一禅宗圣域”之称,名扬海内外。六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们的塑像被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供世人瞻仰。他完成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惠能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倡导的修心养性,与人为善,忠孝忍让伦理道德,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8丈量地球,密宗领袖——一行

一行(683年~727年),佛法名号。中国唐代着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一说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一说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南乐县)。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县,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长安华严寺。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其父张擅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关中,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侄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释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携其叔去荆州接,他才沿商於古道唐朝山南漕运丹水线经商州(商州铜佛龛),回到长安。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9.僧界狂人,草书之圣——怀素

怀素(公元725年-公元785年)唐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幼年好佛,出家为僧,僧名怀素,长沙人(另一说零陵人)。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怀素代表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

10.和尚军师,袈裟谋臣——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谋划“靖难之役”帮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大明江山。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广孝一直不蓄发,不娶妻,为出家之人,八十五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有墓塔留存。有“政治和尚”,“黑衣宰相”之称。为“北郭十友”之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