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性情大变的原因,朱元璋为何赏范从文免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可谓传奇。从幼时饭都吃不上的小和尚,到大明天子,朱元璋不可思议的一生让后人无比佩服。在他的统治下,国家秩序平稳,经济快速发展,国力明显增强,史称洪武之治。,在朱元璋晚年,却性情大变,将跟随自己打下大明江山的众多功臣几乎屠戮殆尽,这是什么原因呢?
朱元璋作为白手起家的皇帝,对于功劳巨大的臣子都怀有一份戒心。朱元璋害怕在他死后,自己的后代镇不住这些能攻善守的武将,使大明江山覆灭。其实,朱元璋的担心不无道理,历史上,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等都曾是功高盖主的武将,最终夺权登基。有了戒心,朱元璋就常常和马皇后商议这个问题,提出了为保大明江山应将这些武将都处死。而马皇后屡次劝告朱元璋不可杀心过重,朱元璋才有所节制。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十分痛苦,在经常悼念爱妻的,希望将太子朱标登基的障碍全部清扫。而太子朱标是个宅心仁厚之人,不忍父亲大肆屠戮功臣,双方因为这个问题曾剧烈地争吵。据说,朱元璋曾扔给朱标一个全是尖刺的荆条,让朱标捡起来。朱标见都是尖刺无从下手,朱元璋就亲手将尖刺用手抹去,然后递给朱标说道“我这样做,就是让你当皇帝没有类似这样尖刺的困扰。”而朱标却回答“若是圣上驾驭不了臣子,便是圣上无能。”这话当时令朱元璋大怒,但之后却还是听从了太子朱标的建议。
后来,太子朱标突然因病去世,令朱元璋悲痛万分,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了自己的长孙朱允炆身上,后来还把皇位强行隔代传给了朱允炆。朱允炆还年幼,朱元璋更怕他无法控制朝廷重臣,此时也没有了马皇后和朱标的劝告,朱元璋便开始大开杀戒,将开国功臣几乎屠戮得一干二净。这也是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朝中竟无一个良将的原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爱民如子,他虽然枉杀开国功臣,他对百姓却没有什么过错。朱元璋时期,政治清明,官员没有一个敢贪污的。在明朝贪污可是重罪,一经发现,是要剥皮实草的,所以没有人敢去挑战朱元璋的权威。
由于朱元璋是乞丐出身,所以在他眼里是容不得有人贪污的,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行。据说当过年驸马欧阳仑仗着自己是安庆公主的丈夫,是皇亲国戚。就目无王法,私自纵容手下走私茶业,并且还垄断市场。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
朱元璋知道此事以后,非常的生气,为了维护王法,他不顾女儿的情面,决定大义灭亲。于是他派人收集证据,并把驸马欧阳仑抓起来并赐死,以正国法。这件事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所以从这件事以后,明朝的吏治非常清明。
执法公明的朱元璋,却有一次徇私枉法了,他不仅放了即将斩首一官员,还赐给犯人“免死五次”的莫大恩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洪武年间,有一个叫范从文的人,此人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直系后人,可以说范从文是名门之后。由于家学渊源,所以范从文从小读书非常刻苦,后来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官居御史,和他祖上范仲淹的级别差不多。
伴君如伴虎,一次范从文因为直言进谏,惹恼了朱元璋,朱元璋判他为死刑,并扬言秋后问斩。当时在明朝有一个规定,凡是判死刑的官员,斩首前朱元璋都要看他的籍贯和卷宗。当有人把范从文的资料给了朱元璋以后,朱元璋一看大吃一惊,感叹,险些犯了一个大错误。
原来范从文乃是北宋著名大臣范仲淹的后代,范仲淹乃是一代儒学大师,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是朱元璋治国的座右铭。当朱元璋知道范从文的直系后代,非常激动,并派人把他放了,并写下一道谕旨“此人可免死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