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抓住了鳌拜为何不杀他?康熙为何不让八阿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他8岁登基,共在位61年前无古人,少年时代智擒鳌拜的故事至今被人广为传颂,可以说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都看过这一段历史。既然康熙已经将鳌拜彻底打败,为何不干脆杀掉,而是把他终身监禁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正是康熙的高明之处,小小年纪能够权衡利弊,既达到了扳倒鳌拜的目的,也稳定了朝廷局势。下面我为大家了康熙不杀鳌拜的几点原因
一、鳌拜身为三朝元老,功勋卓著,为大清江山社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家都知道鳌拜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这个称号可是战场上拿命打下来的。当年鳌拜追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勇冠三军,不知立下了多少战功,据说鳌拜身上有多处刀枪剑伤留下的疤痕,这都是为大清江山所付出的血汗,就连康熙看了也于心不忍。
二、鳌拜在朝中资历深厚,牵连众多。鳌拜是权臣,他在朝中多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有很多死心塌地追随他的部将,如果深究的话肯定牵连众多,很可能会导致鳌拜党羽起兵造反,那样的话朝廷大乱,而当时的康熙刚亲政不久,这是得不偿失的,将其监禁已经达到了目的。
三、鳌拜虽然嚣张跋扈但却没有篡位弑君的想法和举动。鳌拜是战场上的勇士,他自恃功高盖主,丝毫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里,而且手握大权有恃无恐,这令康熙坐立不安,不扳倒鳌拜,自己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亲政。而鳌拜被擒后康熙占据了主动权,没有必要再痛下杀手,这样也更能稳定人心。
四、鳌拜年事已高,就算不杀他恐怕也是时日不多。康熙是个精明的皇帝,他深知如果对鳌拜斩尽杀绝肯定会导致议论纷纷,假如刚亲政就斩杀有功之臣,难免动摇根基,而且当时鳌拜已步入老年,把他监禁起来也活不了多久,还可以彰显自己的宽宏大量,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
,康熙能够审时度势,在智擒鳌拜之后选择了将其监禁,免其一死,既避免了斩杀功臣的骂名,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而且对满朝文武也起到了警示作用,从此康熙走上了一代帝王的传奇之路。
康熙一生有三十多个儿子,而在这三十多个儿子中,有几个儿子却是很令他满意的,甚至一些儿子的能力和名声都非常响亮,这其中就包括四阿哥胤禛和八皇子胤禩。
对于后来继位的胤禛,我们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后来的雍正,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八阿哥胤禩在历史上也很贤明,而且能力不亚于自己的四哥胤禛。
胤禩的出生算不上是康熙的皇子里面最尊贵的,胤禩有一颗比较好学的心,不光爱学,好学,而且本身能力也相当的厉害,除了文化知识过硬之外,胤禩还通晓满汉蒙回藏多种民族语言,而且弓马骑射也相当优异,在别人看来,这活脱脱又是一个翻版的小康熙。有这样有能力的儿子,康熙何愁皇位无人,而事实也证明,胤禩很早就展现出自己的不同,从七岁跟随父亲康熙出巡,了解地方风土民情,到后来成为康熙儿子中受册封最年轻的皇子,胤禩的成长,简直就像是剧情安排的一样,似乎对于胤禩来说,自己拥有这样能力,也足以能够胜任皇位。
康熙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也颇为器重,有心让他处理政务,锻炼他的办事能力。可以看出,康熙也是想要把胤禩培养成为一个对大清有重要帮助的皇子。而胤禩似乎也明白康熙的这片苦心,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做人还特别谦逊,待人处事特别随和,哪怕是对待下人,他也不会把自己皇子的架子摆出来,单就这一点来说,就和众位皇子有着天壤之别。胤禩是众多兄弟中口碑最好的一个,而因为胤禩的超级好口碑,还被朝野内外的官员称呼为八贤王。
可是后来太子胤礽被废后,让很多皇子蠢蠢欲动开始窥伺储君宝座,而当时大阿哥胤褆就因为撺掇康熙废掉胤礽,而向康熙推荐了胤禩,当时康熙听闻胤褆的建议后,非常生气,狠狠骂了胤褆一顿,而至此之后,康熙对于自己非常喜欢的八皇子也彻底改变了态度。
因为大阿哥的牵连,康熙和胤禩的感情变得有些冷淡,而因为太子的位子一直空缺,导致很多皇子在私下都开始拉帮结伙,为了争夺皇位做努力,而后来康熙还想过重新立一次太子,当时很多官员向康熙推荐胤禩,而康熙也颇感意外,但随后敏锐的康熙还是罢议了立太子的话题,而此后的胤禩便彻底和皇帝这个宝座没了缘分。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支持胤禩即位的人大都是汉族文人,而对于康熙来说,提防汉人一直是他在位时期做的一件事情,而举荐胤禩的人居然都是文人势力,而文人集团对于当时的满清来说,是最需要提防的,如果胤禩成功即位,那么这些文人必然会受到胤禩的重用,而一旦他们受到重用,必然会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汉人势力,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康熙对于举荐胤禩的决定,选择了无视和放弃。这或许是胤禩当不了皇帝的重要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