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谭鑫培(京剧谭鑫培的坟墓地点)
世界上有万能的人吗?没有,有些人就是不相信,比如说一些喜欢李少春的人,认为李少春是京剧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位“大师”,他们没成派是因为他太全面了!这些人没有想一想,为什么李少春没有成派,其实关键原因就是他成就于杂而失之于杂!
从这一点我们不由得想起,为什么谭鑫培享名那么大,却不是什么戏都唱什么戏都演,他只唱他认为适合自己的。一些老戏迷就说过,老谭最大的长处;最让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他懂得如何的扬长避短。
他的名气很大,但他并不是万能的,可贵的是人家自己一清二楚。谭鑫培因为他的面貌比较枯瘦,个子也不很高,缺少雍容华贵的那种王者气象,所以他唱老生从不动王帽戏,揉脸的红生戏也因为他的嗓音不是特别高亢,所以如老爷戏以及《斩黄袍》这类戏,也从来没听说他唱过。他不演赵匡胤,而是只演配角高怀德。能够藏拙,就是因为此人有自知之明,他懂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万能的人,也不可能把行当里的所有人物所有戏都演下来,谭鑫培的伟大和聪明正在于此。
粉丝的想法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他们那么崇拜他们的偶像,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都得客观。李少春可以讲只要是生行的戏,几乎没有他不演的,连许仙这样的小生,他都搂过来,用大嗓去表现,更何况什么老生戏,武生戏(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猴戏、红生戏、王帽戏他全都演。那么他的名气和成就虽然也很高,就是不如他师姐孟小冬的唱腔精致,这不值得大家思考吗?
现在的人们都在谈谭鑫培的唱腔,其实他的表演也是很出神入化的,,上面说过,他只演他认为自己可以演的适合自己演的戏,那些他觉得自己演了并不出彩的戏,他是不会动的。
那么只要经他手演过的戏,都让人过目难忘。比如说他演《南天门》这出戏,就有记载,即使在大热天人们也会感到台上的他,是在冷风飕飕中的雪地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进着,一股寒意扑面而来!这也是他演戏的出神入化,把观众带到了人物的情境里了。还有就是他演《打棍出箱》,闹府一场,有一个绝技,一只脚踢出的鞋子能特别准的踢到头顶上,又准又稳!其实这个绝技表现的就是主人公范仲愚精神错乱,举止失常是程式和表演最好的一种结合。
还有谭鑫培演《乌龙院》的宋江有一手绝活儿一条腿向外画圈,一手向内画圈,表现相反的两种动作,这种好似一心两用的动作,一般人还真学不来。还有一次,据说一群外国人听谭鑫培唱的《乌盆记》,唱完以后,有人就问这几个外国人,台上这位唱的什么意思,你们理解吗?那几个外国人说,我们就感觉台上好像一个鬼魂在歌唱!人们听了非常吃惊!
鬼魂的歌唱京剧《乌盆记》
谭鑫培对待不同的戏,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境遇,他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人看了惊叹其演技和他高超的艺术功底深厚的艺术素养。
但他的表演和唱并不是固定的,他在台上时时有变化,到了老年,他在台上更是随心所欲,却从来不逾规矩,所以他的那个“伶界大王”的桂冠,可不是白戴的,他的表演以趋化镜,就是在台上他怎么唱,怎么有,怎么演,怎么有!别人想学还学不来,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有人说,几百年来京剧,能称得上“文武昆乱不挡”唱念做表俱佳的只有三个人,那就是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京剧泰斗谭鑫培大师是“同光十三绝”之一,不过后人记住他的还有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京剧无声电影《定军山》。谭鑫培墓早年也被破坏,至200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拨专款对谭鑫培墓进行修复
该墓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栗园庄村,今栗园庄村已不存,驾车至门头沟区石龙南路,看到“石龙经济开发区”标识牌,向东拐入美安路,直行八百米,即可看到路北的谭鑫培墓,该墓现为门头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