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和顺序简介

未解之谜 2023-04-02 02:25www.dkct.cn世界未解之谜


汉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

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5、隶书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

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6、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

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

7、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

8、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

中国汉字的历史演变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

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p><p>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
·
·
·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