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位于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未解之谜 2023-04-02 02:26www.dkct.cn世界未解之谜
白帝城位于什么地方
白帝城位于重庆的奉节县。
它是一座从古流传至今的古城,在古代便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可见其地位之高。而如今的它也同样不输古代,是一座被重点保护的文物,还是长江三峡的起点之一,集政治经济优势为一身。
关于白帝城这个词,我们可以说是从小听到大,因为小时候背诵唐诗三百首时便能常常看见它的身影。如李白、高适、杜甫等等我们熟悉的诗人都有为它吟诗作对,并且流传下了许多令人耳熟于心的诗句,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等,那么这个让我们从小便接触到的白帝城,在现实中位于何方?白帝城在重庆市奉节县中。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白帝城的内容吧!
白帝城建于西汉年间,因城中有一口井经常涌现出犹如白龙的白气而得名,作为一座有名的古城,它单单围墙的围合长度便有近七千米,算是比较大的了,而且还有着众多的城门,每个门都极具历史痕迹,充满古香古色,城内还有一个著名的白帝庙。白帝城的构成并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经过多个朝代的不断增补与修建而成,具有城套城、城压城的特点,是古代的军事堡垒。
活在历史与诗歌中的白帝城,位于如今重庆市的奉节县,它如今不仅是一个风景区,还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更是长江三峡西部的起点, 可以说是集政治、经济资源为一身的存在。它本身便属于一个4A级的景区,由于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等因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今作为三峡的起点之一,还享有国家移民帮扶政策,可谓是集众多“宠爱”于一身。
如今的白帝城,已然成为一个重点开发区域,正在积极打造一个以生态为主的休闲度假景区,通过国家与政府的不断努力,将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充分整合,近年来在旅游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白帝城有哪些历史故事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25年),遂于此建都,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入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如今,城墙遗迹仍清晰可见。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红墙显影,树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问。朝霞如锦、彩云缭绕之时,更有仙山琼阁之美。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败于夷陵,退守白帝城,病死于永安宫。宫址在今奉节师范学校内,即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处。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白帝城被毁,仅存白帝庙。
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以公孙述为“叛逆者”,不可立庙,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汉伏波将军马援像,改称“三功祠”。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四川巡抚朱廷立改祀刘备、诸葛亮,更名“义正祠”。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川巡抚段锦增塑关羽、张飞及诸葛亮祖孙三代像。取“明君良臣,千秋垂范”之意,改名“明良殿”。
清同治十年(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形成如今的格局。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 ,并在此屯兵积粮。而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不久城里城外就流传起一条“重要新闻”,说是城内白鹤井里,近日常有一股白气冒出,宛如白龙腾空,此乃“白龙献瑞”,预兆这方土地上要出新天子了。
舆论造足了,公孙述便于公元25年正式称帝,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公元37年,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发兵攻蜀,公孙述不敌,战死。蜀人为记念为位“白帝”,特地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宇,并供奉“白帝像”。这就是现在的白帝庙。
初识白帝城
轮船一出夔门,就可看见江北有一座突兀而立、堆绿叠翠的秀丽出峰。峰顶,座座亭台楼阁,掩映在绿荫丛中,红墙碧瓦,翘角飞檐,点缀着一山翠色。这就是李白那首着名的诗《早发白帝城》中咏叹的白帝城。
我们在奉节登岸换乘去白帝城的船或车东行5公里后就到了白帝山(很多游船在白帝山下停泊)。
三国故事中的白帝城历史
白帝城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与三国英豪搭上了关系。
公元222年8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东吴,兵退夔门之外。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乃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今四川奉节县的夔州城)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
约在唐代以前,白帝庙处就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明代,公孙述的塑像被毁弃,庙内代之以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的贴金塑像。从此,“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
白帝庙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展出的文物及工艺品就有1000余件。其中有着名的春秋战国之交的巴蜀铜剑,其形如柳叶,工艺精湛,游人观赏之际,深深在心底赞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艺。
现在游人在白帝庙正厅“托孤堂”中,可观赏到大型彩塑“白帝托孤”。这组彩塑有真人大小的三国历史人物21尊,重现了刘备向诸葛亮托孤的白帝城历史故事。
其中刘备卧于病榻,背对游人,似向壁悲泣,立于榻前,脸色凝重;两个小皇子跪在诸葛亮面前,其余文臣武将,也是一派肃穆之态。
除“托孤堂”外,白帝城中的主要建筑和陈设还有
明良殿
这座巍峨宽敞的殿堂建于明嘉靖11年(公元1532年)。殿内供奉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彩色塑像。
武侯祠
位于明良殿西侧。祠中供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孙诸葛尚的彩色塑像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的这一子一孙也是贤臣,为蜀国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诸葛亮是刘备死后蜀国的实际执政者,曾被封为武乡侯。他治蜀期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
观星亭
位于武侯祠之前。观星亭共有6角12柱,翘角飞檐,气度不凡。当年刘备屯兵白帝城时,诸葛亮在此夜观星像,运筹兵略。亭上高挂一古钟,亭内石桌、石墩上刻有杜甫客居夔州时写的《秋兴八首》。
东、西碑林
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是最能表现白帝城历史的文物古迹。
在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东、西碑林分别位于明很殿与武侯祠两侧。这里荟萃了从隋代至清代的70多块碑刻,那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埤文,是我国书法艺术精品。
其中最着名的是两块隋碑,距今已有1300余年。一是《龙公山墓志》,一是金轮寺舍利塔碑。前者的碑石上被清代人刻上了“同治九年六月十九日,大水为灾,高于城五丈”的字样,从而成为珍贵的水文资料。
埤林中还有一块刻着清康熙帝御笔的诗碑,这是康熙书写的一 首唐诗,是赐给一位告老还乡的清官——监察御史傅作楫的。诗文是“危石才通鸟道 ,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何处,涧水浮来落花”。
《凤凰碑》与《竹叶碑》《凤凰碑》和《竹叶碑》是白帝城所藏的两块艺术价值最高的碑刻珍品。
《凤凰碑》高175厘米,宽96厘米,左右手 面乌黑锃亮,光滑如镜。碑上镌刻了一株梧桐、一簇牡丹、一对凤凰,石刻技艺十分精湛。此碑又称“三王碑”——因为梧桐是树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凤凰是鸟中之王。
《竹叶碑》更为奇妙,乍看上去,碑面上是三株修竹,竹叶疏朗。细细一看,原来那竹枝竹叶巧妙地组成了一首五言诗,达到字画相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那首诗是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日不凋零。竹叶碑的作者,是清光绪年间的一名工艺名匠曾崇得。他多才多艺,诗、书、画、刻艺术俱佳。
诗颂白帝城
白帝城,以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曾激发了多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白居易、陆游、苏洵父子、陈子昂、孟浩然、刘禹锡、元稹、孟郊、杨炯、张说、薛涛、戴叔伦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特别是李白的那首千古绝唱,妇孺皆知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重庆的奉节县。
它是一座从古流传至今的古城,在古代便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可见其地位之高。而如今的它也同样不输古代,是一座被重点保护的文物,还是长江三峡的起点之一,集政治经济优势为一身。
关于白帝城这个词,我们可以说是从小听到大,因为小时候背诵唐诗三百首时便能常常看见它的身影。如李白、高适、杜甫等等我们熟悉的诗人都有为它吟诗作对,并且流传下了许多令人耳熟于心的诗句,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等,那么这个让我们从小便接触到的白帝城,在现实中位于何方?白帝城在重庆市奉节县中。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白帝城的内容吧!
白帝城建于西汉年间,因城中有一口井经常涌现出犹如白龙的白气而得名,作为一座有名的古城,它单单围墙的围合长度便有近七千米,算是比较大的了,而且还有着众多的城门,每个门都极具历史痕迹,充满古香古色,城内还有一个著名的白帝庙。白帝城的构成并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经过多个朝代的不断增补与修建而成,具有城套城、城压城的特点,是古代的军事堡垒。
活在历史与诗歌中的白帝城,位于如今重庆市的奉节县,它如今不仅是一个风景区,还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更是长江三峡西部的起点, 可以说是集政治、经济资源为一身的存在。它本身便属于一个4A级的景区,由于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等因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今作为三峡的起点之一,还享有国家移民帮扶政策,可谓是集众多“宠爱”于一身。
如今的白帝城,已然成为一个重点开发区域,正在积极打造一个以生态为主的休闲度假景区,通过国家与政府的不断努力,将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充分整合,近年来在旅游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白帝城有哪些历史故事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25年),遂于此建都,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入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如今,城墙遗迹仍清晰可见。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红墙显影,树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问。朝霞如锦、彩云缭绕之时,更有仙山琼阁之美。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败于夷陵,退守白帝城,病死于永安宫。宫址在今奉节师范学校内,即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处。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白帝城被毁,仅存白帝庙。
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以公孙述为“叛逆者”,不可立庙,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汉伏波将军马援像,改称“三功祠”。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四川巡抚朱廷立改祀刘备、诸葛亮,更名“义正祠”。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川巡抚段锦增塑关羽、张飞及诸葛亮祖孙三代像。取“明君良臣,千秋垂范”之意,改名“明良殿”。
清同治十年(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形成如今的格局。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 ,并在此屯兵积粮。而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不久城里城外就流传起一条“重要新闻”,说是城内白鹤井里,近日常有一股白气冒出,宛如白龙腾空,此乃“白龙献瑞”,预兆这方土地上要出新天子了。
舆论造足了,公孙述便于公元25年正式称帝,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公元37年,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发兵攻蜀,公孙述不敌,战死。蜀人为记念为位“白帝”,特地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宇,并供奉“白帝像”。这就是现在的白帝庙。
初识白帝城
轮船一出夔门,就可看见江北有一座突兀而立、堆绿叠翠的秀丽出峰。峰顶,座座亭台楼阁,掩映在绿荫丛中,红墙碧瓦,翘角飞檐,点缀着一山翠色。这就是李白那首着名的诗《早发白帝城》中咏叹的白帝城。
我们在奉节登岸换乘去白帝城的船或车东行5公里后就到了白帝山(很多游船在白帝山下停泊)。
三国故事中的白帝城历史
白帝城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与三国英豪搭上了关系。
公元222年8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东吴,兵退夔门之外。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乃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今四川奉节县的夔州城)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
约在唐代以前,白帝庙处就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明代,公孙述的塑像被毁弃,庙内代之以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的贴金塑像。从此,“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
白帝庙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展出的文物及工艺品就有1000余件。其中有着名的春秋战国之交的巴蜀铜剑,其形如柳叶,工艺精湛,游人观赏之际,深深在心底赞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艺。
现在游人在白帝庙正厅“托孤堂”中,可观赏到大型彩塑“白帝托孤”。这组彩塑有真人大小的三国历史人物21尊,重现了刘备向诸葛亮托孤的白帝城历史故事。
其中刘备卧于病榻,背对游人,似向壁悲泣,立于榻前,脸色凝重;两个小皇子跪在诸葛亮面前,其余文臣武将,也是一派肃穆之态。
除“托孤堂”外,白帝城中的主要建筑和陈设还有
明良殿
这座巍峨宽敞的殿堂建于明嘉靖11年(公元1532年)。殿内供奉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彩色塑像。
武侯祠
位于明良殿西侧。祠中供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孙诸葛尚的彩色塑像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的这一子一孙也是贤臣,为蜀国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诸葛亮是刘备死后蜀国的实际执政者,曾被封为武乡侯。他治蜀期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
观星亭
位于武侯祠之前。观星亭共有6角12柱,翘角飞檐,气度不凡。当年刘备屯兵白帝城时,诸葛亮在此夜观星像,运筹兵略。亭上高挂一古钟,亭内石桌、石墩上刻有杜甫客居夔州时写的《秋兴八首》。
东、西碑林
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是最能表现白帝城历史的文物古迹。
在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东、西碑林分别位于明很殿与武侯祠两侧。这里荟萃了从隋代至清代的70多块碑刻,那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埤文,是我国书法艺术精品。
其中最着名的是两块隋碑,距今已有1300余年。一是《龙公山墓志》,一是金轮寺舍利塔碑。前者的碑石上被清代人刻上了“同治九年六月十九日,大水为灾,高于城五丈”的字样,从而成为珍贵的水文资料。
埤林中还有一块刻着清康熙帝御笔的诗碑,这是康熙书写的一 首唐诗,是赐给一位告老还乡的清官——监察御史傅作楫的。诗文是“危石才通鸟道 ,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何处,涧水浮来落花”。
《凤凰碑》与《竹叶碑》《凤凰碑》和《竹叶碑》是白帝城所藏的两块艺术价值最高的碑刻珍品。
《凤凰碑》高175厘米,宽96厘米,左右手 面乌黑锃亮,光滑如镜。碑上镌刻了一株梧桐、一簇牡丹、一对凤凰,石刻技艺十分精湛。此碑又称“三王碑”——因为梧桐是树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凤凰是鸟中之王。
《竹叶碑》更为奇妙,乍看上去,碑面上是三株修竹,竹叶疏朗。细细一看,原来那竹枝竹叶巧妙地组成了一首五言诗,达到字画相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那首诗是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日不凋零。竹叶碑的作者,是清光绪年间的一名工艺名匠曾崇得。他多才多艺,诗、书、画、刻艺术俱佳。
诗颂白帝城
白帝城,以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曾激发了多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白居易、陆游、苏洵父子、陈子昂、孟浩然、刘禹锡、元稹、孟郊、杨炯、张说、薛涛、戴叔伦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特别是李白的那首千古绝唱,妇孺皆知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