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功效与主治,足三里的按摩时间

未解之谜 2023-04-02 02:26www.dkct.cn世界未解之谜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

  足三里的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穴位速取法患者取坐位,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

  足三里指压小技巧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此穴,以酸胀感为宜,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效。每日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气血,补益脾胃的效果。

  足三里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下合穴。足三里的主治疾病为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疾病;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症;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之要穴。



足三里的功效与主治


1、补气血

五行之中,土为中轴。人以土为母,土足则气血旺,土虚则气血弱。补虚,当先补土。补土,可用足三里穴。

《内经》有言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穴是土经土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能加强气血的生化,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其理亦在此。

且人身土气一旺,则能伏火,火不散溢,亦有助于阳气归根,阳气归根,即是藏精。

2、调脾胃

《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海者,经气汇聚之深处,百川汇聚为海。故足三里能调节全身水谷精微的输布。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治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内经》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足三里能治饮食不节诸病。且“合主逆气而泄”,又擅治胃气上逆诸病。古人有“肚腹三里留”的经验,凡肚腹诸病,皆可取足三里穴。

食欲好,是胃的受纳功能健旺;若人偏瘦,是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调理脾胃,当取胃之合穴足三里,脾之原穴太白,二穴皆属土经土穴,最能安土,调补脾胃。

3、抗衰老

足三里还是抗衰老的名穴,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被后人尊称“药王”的孙思邈重视“保健灸法”,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

土为后天之本,土能承载并化生万物,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四肢百骸及脏腑均得以滋养,故能延缓衰老。

灸足三里能延年益寿。日本民间流行的做法是取足三里穴连续灸,从农历初一灸至初八,每天灸若干壮。

代名医彭静山提供了另一种灸足三里法每农历月初一灸一壮,初二灸两灸,递加到初七灸七壮,停止。然后十五再开始灸七壮,每日递减一壮,至二十一灸一壮,即止。每月坚持。此法尤其适合于老年人。

4、养生保健

足三里还能牵引全身,是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正如孙思邈所言“一切病皆灸足三里三壮。”唐代时即在民间流行去南方瘴疠泛滥之地前先灸足三里的养生方法,且古人有不与足三里穴没有灸疮的人一起远游的观念,概因未灸足三里则人体抗病能力不强,容易患病。

灸取于火,火性热而属阳,其性走而不守,善入脏腑。过去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穴,使该处常有灸疮才好。

5、治肾病

土能克水,足三里为土经土穴,善治水湿泛滥诸病。且戊癸合化,戊胃与癸肾相通,故取足三里能治肾病。推之,足三里既能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又可兼治肾病,肾为先天之本,是能顾护先天与后天,其功之大,不可胜数。

6、治肺、大肠、肝病

土能生金,故足三里能治疗虚劳(久病及肺)。且胃与肺经、大肠经、小肠经和肝经相联系,故足三里能治疗肺、大小肠与肝诸病。

7、治辰时诸病

胃经对应于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故凡辰时所发作的病症,皆可取胃经本穴足三里。

8、治全息对应病

足三里在膝下,膝与肘左右上下相对,故能治疗肘病。且足三里在腓骨小头前下方,以腓骨全息正象来看,足三里对应头部,能治头面诸病;也可看成全息倒象,足三里对应下肢或下腹,故能治下肢及下腹诸病。

9、治局部病

足三里在膝周,能治膝关节诸病。

足三里的按摩时间和方法

1、晚7-9点(戌时),此时为心包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是按摩和放松的最好时间,此时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3个保健穴位: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每次按一刻钟(15分钟)就可以了。

2、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足三里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足三里的按摩方法

1、食指弯曲,压在中指上,以中指指腹按压,或以大拇指指腹垂直施力按压,按压时以有酸胀感觉为佳,每天按摩2~3次,每次3分钟,长期坚持,不仅可和脾胃,还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2、家裡有艾条的话,也可以用艾条灸,艾条悬放的高度以产生热感为佳,灸的时间比按摩的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0分钟左右。每周1~2次即可。

针灸

直刺法

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针刺感觉有较强的酸胀感觉。

斜刺法

向下刺法向下刺入,进针2-3寸。针刺感觉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有时向上扩散到膝。

灸法

用艾条艾灸双侧足三里穴,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至局部皮肤发红,有温热感,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温针灸

即针刺和艾灸的结合,是在毫针针刺足三里,得气后于针柄上捻捏艾绒或套置一段1~2厘米的艾条,燃点加温。多用于强身保健。

()


·
·
·
·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