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指的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望闻问切
未解之谜 2023-04-02 02:26www.dkct.cn世界未解之谜
望闻问切指的是什么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1、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局部的望诊,主要是望舌,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望舌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闻诊
闻就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听包括讲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呃逆声。凡气粗声高、重浊的都为寒症;气微声低的都为虚症,闻就是闻气味,包括口腔气味和各种分泌物的气味,凡是恶臭味重的,属热症,有腥味或气味不重的属虚症。
3、问诊
看病时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流传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均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带。
4、切诊
切诊就是切脉、候脉.切脉部位多在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脉,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於此脉,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一般常见的脉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所以四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由于妇科问诊的专科性强,涉及面广,临证时,既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询问,又要态度和蔼,注意语言技巧,解除患者的顾虑和羞涩心理,获悉可靠病情,以便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望、闻、切诊。
切脉只是四诊之一,有些病变不是单凭切脉就能做出诊断,应该四诊合参,并宜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全面认识疾病。如果片面强调切脉能知病变所在,会将学者引人歧途。脉的形态很多,令人难以掌握,兹将常见脉象的病理略述如下。病理描述难免有误。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
“望闻问切”是由名医扁鹊提出的,他在《难(nàn)经》中写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其中,望,是通过人体形、色、神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观察体内的变化。闻,即运用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各种声响进行诊断。问,是通过向病人询问症状以及对话,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分析病情。切,即切脉,脉诊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从深浅、快慢、强弱的变化来分析身体的变化。
古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与内脏的联系,为医治患者提供充分的依据。
扁鹊,原名秦缓,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mào)人。秦缓曾居住在中丘蓬莱鹊山九仙洞,师从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修得高超医术。而后行走在诸侯各国,为百姓治病,深得人们敬重,尊称他为“扁鹊”,以此称赞他的医术。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一生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nàn)经》等著作。他为中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
望闻问切的口诀
中医望诊诊断歌诀
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双眸赤,寒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
肾绝耳黑稿,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血热眼颧红;
夹色眼昏暗,足伤月孛沉,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
气虚面黄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绉,火燥额堂乌;
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要除痰;
瘦人肝火盛,羸弱气虚防,困喉须噎食,困口须胃寒;
泄泻面黄白,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蛊,眼圆突防狂;
似鹤成痨症,如柴定骨蒸,鬼青面蓝黑,绝胃口门青;
服毒白入口,须红下血征,面黄如染纸,肠风乃血崩;
眼深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痔,斑癦亦同评;
悬针兼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
痰盛面光亮,气紧腰痨防,诸病宜恭此,鼻耳暗将亡;
神仙留秘诀,勿与世人看。
闻诊歌诀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言语粗细强弱视,举止动静阴阳别。
脚步传音体传气,盛衰死生细琢磨。
问诊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问经产带,天花麻疹儿科见。
生辰八字阴阳宅,时空往来虔占验。
切诊歌诀
左寸为心关属肝,右寸为肺关属脾。两尺还归肾命门,上中下焦前后随。
沉里浮表分阴阳,迟寒数热要细思。细虚大实应有别,短弱长盛八纲知。
()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1、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局部的望诊,主要是望舌,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望舌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闻诊
闻就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听包括讲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呃逆声。凡气粗声高、重浊的都为寒症;气微声低的都为虚症,闻就是闻气味,包括口腔气味和各种分泌物的气味,凡是恶臭味重的,属热症,有腥味或气味不重的属虚症。
3、问诊
看病时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流传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均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带。
4、切诊
切诊就是切脉、候脉.切脉部位多在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脉,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於此脉,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一般常见的脉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所以四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由于妇科问诊的专科性强,涉及面广,临证时,既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询问,又要态度和蔼,注意语言技巧,解除患者的顾虑和羞涩心理,获悉可靠病情,以便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望、闻、切诊。
切脉只是四诊之一,有些病变不是单凭切脉就能做出诊断,应该四诊合参,并宜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全面认识疾病。如果片面强调切脉能知病变所在,会将学者引人歧途。脉的形态很多,令人难以掌握,兹将常见脉象的病理略述如下。病理描述难免有误。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
“望闻问切”是由名医扁鹊提出的,他在《难(nàn)经》中写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其中,望,是通过人体形、色、神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观察体内的变化。闻,即运用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各种声响进行诊断。问,是通过向病人询问症状以及对话,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分析病情。切,即切脉,脉诊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从深浅、快慢、强弱的变化来分析身体的变化。
古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诊察疾病显现在各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及其与内脏的联系,为医治患者提供充分的依据。
扁鹊,原名秦缓,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mào)人。秦缓曾居住在中丘蓬莱鹊山九仙洞,师从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修得高超医术。而后行走在诸侯各国,为百姓治病,深得人们敬重,尊称他为“扁鹊”,以此称赞他的医术。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一生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nàn)经》等著作。他为中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
望闻问切的口诀
中医望诊诊断歌诀
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双眸赤,寒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
肾绝耳黑稿,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血热眼颧红;
夹色眼昏暗,足伤月孛沉,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
气虚面黄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绉,火燥额堂乌;
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要除痰;
瘦人肝火盛,羸弱气虚防,困喉须噎食,困口须胃寒;
泄泻面黄白,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蛊,眼圆突防狂;
似鹤成痨症,如柴定骨蒸,鬼青面蓝黑,绝胃口门青;
服毒白入口,须红下血征,面黄如染纸,肠风乃血崩;
眼深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痔,斑癦亦同评;
悬针兼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
痰盛面光亮,气紧腰痨防,诸病宜恭此,鼻耳暗将亡;
神仙留秘诀,勿与世人看。
闻诊歌诀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言语粗细强弱视,举止动静阴阳别。
脚步传音体传气,盛衰死生细琢磨。
问诊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问经产带,天花麻疹儿科见。
生辰八字阴阳宅,时空往来虔占验。
切诊歌诀
左寸为心关属肝,右寸为肺关属脾。两尺还归肾命门,上中下焦前后随。
沉里浮表分阴阳,迟寒数热要细思。细虚大实应有别,短弱长盛八纲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