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预言
1968年,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第一次向公众展示了“平板电脑”——这是一种有扁平屏幕的设备,可以显示各种内容,就连名字也和现在的差不多“NesPad”。电影中唯一搞错的地方,就是这种神奇设备的制造者是IBM,而不是苹果。科幻文学是一种具有预言性的文学,小说家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Robert J. Sayer)是英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金羊毛》《计算中的上帝》《终极实验》《恐龙文明三部曲》等,曾获雨果奖、星云奖等多种科幻文学奖项。日前,他在北京开讲,与公众分享了一个成功的科幻作家如何预测可信的未来。
如何预测可信的未来
预测未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相信人性是会改变的,我们的心理和我们的社会都具有可塑性。很多哲学家认为如果我们不具备某种能力,那么我们也就无法准确理解具备这些能力的生物的感受。比如托马斯·内格尔在1974年发表的《做一只蝙蝠是什么样的》文章,他认为,因为我们不具备声纳和飞行的能力,是无法理解蝙蝠的。但科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描绘的任何内容都是可信的,是可能发生的。它与主流文学不同,主流文学默认人性是不可变的,而科幻则默认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无论多难描绘,人类和人类社会结构并非静止,而是能够并且仍将剧烈变化,这一概念是科幻的核心。
预测未来的第二样条件,可能有点讽刺,就是很好地理解历史。预测潮流趋势的唯一方法是不仅考察现在,还要考察过去——可信的未来是历史的延续;与过去决裂的未来则是不可信的。事实上,成功的科幻小说并非只是凭空想象一个可能,并回答“假设这样会发生什么”;而是历史的延续,并把这种延续按逻辑推导到极端的结果或它的自然终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