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在立秋和白露之间吗 秋季第二个节气

传统文化 2025-03-17 10:04www.dkct.cn传统习俗

处暑时节:天文、农耕与民俗的交响

处暑,是我国传统历法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它悄然降临在立秋和白露之间,公历的8月22至24日,标志着三伏天即将画上句号。这是一个昼夜温差显著,偶尔伴有细雨的时节。

天文现象:黄经与太阳的高度

当公历的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的那一刻,处暑便悄然而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由夏至的北纬23°26′向南移至北纬11°28′。夜晚观北斗七星,斗柄依然指向西南方向,昭示着季节的转换与天文之美的交融。

农耕意义:丰收的序曲

处暑之后,我国的大部分农田里的作物开始陆续成熟。农民们忙碌地采摘果实,抓紧每一刻进行田间管理。此时气温日夜差异增大,作物在白天吸收的养分在夜晚得以储存,使得庄稼成熟得更快。“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农谚,无不揭示出处暑节气后作物即将丰收的喜悦。

拜土地公:感恩与祈福的传统

农作物成熟之际,农家为感谢土地神的庇佑,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有的农户会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在田中央插上旗幡表达感恩之情。甚至在这一天,有的农民从田里回家时不洗脚,担心洗掉即将到手的丰收。七月十五,民间还有祭祀土地和庄稼的习俗,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后,再用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上,以求避免冰雹侵袭,换来大秋的大丰收。这一传统在后土庙等地方尤为盛行,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处暑时节,不仅是天文气象的转换,更是农耕文化的展现与民俗传统的传承。在这一时节,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季节的交替,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