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让北周静帝禅让
你真的了解的建立吗?风趣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是隋朝开国,当时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杨坚在当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杨坚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静帝主动禅让。历史上那些肯放弃皇位的人,应该也没几位是出于真心。
有付出才会有成功,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天上从来不会掉下馅饼。
有人问,谁是古来得天下最为容易的君王?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容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觉得四十多岁起兵,依靠、、等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天下,是比较容易的一个;有人认为唐高祖李渊在儿子和李世民等人的帮助下进驻长安,成为了的开国之君,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个。
还有人觉得杨坚是一位很轻易就夺取天下的君主。杨坚出身,逐渐把持大权,又逐渐消灭了北周的贵族和守旧势力,在没有太多杀戮和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实现了北周政权相对温和的过渡,最终,他从自己名义上外孙的手中取得了整个北方。
那么,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杨坚出生于弘农郡华阴县(今天陕西省渭南市的华阴市一带)。杨坚是名门之后,其先祖据说是有着“关西”之称的太尉杨震。这一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弘农”,到了杨坚的父亲杨忠时,他已经官至柱国、大司空,爵至随国公。
历史总认为大人物往往会有不同常人的地方。据《》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这正是所谓的。十五岁时,杨坚因父亲的功绩而“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岁时,又“迁,加开府”。对杨坚这个新秀,主持朝政的甚至夸赞他“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的确,杨坚属于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物了。当官,他恭敬勤勉;为子,他孝顺备至。很快,他赢得了很高的人气指数,成为朝野中的红人。
宇文泰去世后,侄子把持朝政。他逼迫西魏恭帝禅让,并先后扶持宇文泰的儿子、和为帝,最终被不愿做傀儡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所杀。
一个好汉三个帮。继位之初,宇文邕为了与宇文护相抗衡,便招揽其他朝臣。这时候,杨坚走进了宇文邕身边——他的女儿当了皇太子妃。杨坚和宇文邕成为利益共同体,也而“父凭女贵”,在朝中地位不断升高。
树大招风。对于势力日盛的杨坚,朝中慢慢出现了反对的声音。齐王宇文宪劝谏宇文邕,杨坚相貌非常,让朝臣们很不舒服。他不是一个甘居人下之人,请趁早除掉。”还有以为大臣提议,“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杨坚)貌有反相。”
尽管有人认为杨坚有,而宇文邕却相信天命,认为杨坚无法撼动北周的统治。宇文邕去世后,太子继位,杨坚之女成了皇后。身为国丈的杨坚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加上宇文赟对杨坚高度信任,每次他外出,都会留杨坚来主持政务,治理天下。杨坚权势滔天,红得发紫。
没有谁能够永远站在顶峰,宇文赟对杨坚起了防备之心,并试图将其除掉。优柔寡断往往会贻误时机,没来得及下手,宇文赟病重,朝政完全落入杨坚手中。
走到人生终点的宇文赟已经没有任何力气驾驭局面,杨坚亲信伪造诏书——杨坚辅佐新君,他站在了北周权力的制高点。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宇文赟病逝,年仅七岁的太子继位,杨坚则被任命为大丞相。
杨坚篡逆之心早已有之,但担心被封在外的诸多北周藩王。怎么办?杨坚以皇帝之名将他们召到长安,以谋反之罪把他们处死。随后,他清洗了不满他擅政专权而反抗的尉迟迥等人。在一手打的,杨坚又一手拉,笼络支持他的鲜卑贵族。很快,杨坚的地位稳固起来。
大定元年(581),杨坚由随国公变为随王。北周静帝宇文阐不得不把位置拱手相让,杨坚正式登基称帝,并将“随”改为“隋”。
杨坚夺取政权,成为隋朝的开国之君。看起来还真的是相对轻松。
从外因来看,杨坚出身不凡、凭借父亲的功勋而官运亨通,在后期更是成为了国丈,身份的特殊和运势的顺畅,成为成功的最大机遇。
从内因看,杨坚历事五帝,始终保持低调,犹如一头沉静蛰伏的猛虎,始终寻找战机。到静帝时,他才一跃而起。
杨坚的身份、运气、性格、能力,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但终究还是综合实力成为他称帝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