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大战明军战败的罪魁祸首是洪承畴还是崇祯

历史趣闻 2023-04-21 13:56www.dkct.cn历史人物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帝选择的决战时机是完全违背理性的。的后勤组织和兵力部署同样也是的。在极度不利的国内外局势下,贸然发动这场决战,是战略上的严重失策,对满清竟会率领清军主力以倾国之力决战,更没有有效的战略备案。

  如果说在崇祯十三年,崇祯帝让洪承畴督帅十三万大军出关,和清军对峙于锦州,还算是基于国内情况作出的合理判断。

  那么在崇祯十四年,关内的农民义军、等人纷纷复起,关内各省局势已经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崇祯帝居然还打算用自己仅剩的战略机动兵团,和清军在辽西走廊大打出手,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

  当时,持续的天灾,苛刻的税赋,额外的加征,使得农民纷纷破产,沦为流民,加入到李自成、张献忠所部农民军的阵营,使得他们的人力兵力不断壮大,先后攻克襄阳、洛阳两个战略重镇,杨嗣昌主持的“十面六隅”围剿义军的方略彻底破产,连他自己也兵败身死。

  农民军活跃于河南和湖广两个天下要冲之地,南方各省想要筹措粮饷送至京师,已经极为困难。

  而倘若明朝继续加大对山西、北直隶、山东等北方各省的的粮草搜刮,以这些地区的星火燎原之势,只会民心沦丧,迅速失守。

  此前洪承畴督帅大军出关,原本有两个作战目标,其一是救出率领的被围关宁军,其二是要保住锦州这个辽西走廊的战略据点。想实现这两个目标,在皇太极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包围锦州的情况下,确实是超过明军当时的组织和战斗能力的。

  对峙两年时间里,明军的多次尝试早已证明,如果明军既想要保护锦州,还要成功击退清军解围,如果不将全部主力尽数压上,兵力是完全不够用的。

  而按洪承畴原先的想法,在松山长期维持十多万大军,和满清政权拼持久消耗,在关内各省已经被农民军闹得一片狼藉的局势下,是绝不可行的。至于在野战击垮清军主力,横越500里打回辽阳和沈阳,收复辽东疆土,更是“痴心妄想”。

  ,如果明军只想救出祖大寿和他所部关宁军,给辽东将门一个交代的话,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明军的两次解围行动其实都已经摸到了锦州城边,倘若此时,崇祯帝当机力断要求祖大寿放弃锦州和主力会合的话,那么完全有可能在皇太极率领的满清主力赶到前,全师而退,只留给满清一座空城。

  在满清已经攻灭汗,控制蒙古草原的情况下,处于辽西走廊瓶口处的锦州,相对战略意义其实已经不大了。这么一来,如果祖大寿部退守山海关,有洪承畴和他率领的十三万精锐调回关内战场,压制农民军,那么崇祯帝绝不至于短短三年之后,就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下。

  可无情的历史事实,却是因为关内战场的惨痛失败,崇祯帝更因他重用的杨嗣昌的兵败身死,而被赤裸裸打脸,让他急需在关外战场来一场空前大胜,以来提振自己的威望,挽回失去的颜面。

  正好洪承畴在松锦战役前期的战果还算不错,于是就在后勤、组织和战略态势均不支持的情况下,崇祯帝定要赌一把大的,几乎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筹码,想靠一场对满清政权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才扭转战略上内外交困的死局。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结果,已多次被证明根本不能打硬战的明军,被逼着打了一场速决战,结果是除了曹变蛟等少数精锐浴血奋战,一度杀到皇太极中军主帐,其余大部分明军,一听说后路被断绝,就争先恐后地溃逃,在自相猜忌和一片混乱中自我崩溃,沦为任由满清宰割的猪羊。

  输光了大部分筹码的崇祯帝只能徒唤奈何,还一度自欺欺人地给叛降的洪承畴设祭刻碑。十多万精锐损失过半,物资损耗丢失不计其数,洪承畴这样能力出众的帅才投敌,种种桩桩,都标志着明朝确实气数已尽,濒临灭亡。

  ,皇太极的玄孙、满清帝,参观松山古战场,由衷感慨“太祖一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而帝业成”,将皇太极打败洪承畴的此战,和的,并列为满清取代明朝、百战开国最关键的两次战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