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奏折是怎么传递的?繁琐复杂,还容易泄

历史趣闻 2025-03-20 13:44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古代,奏折是官员向皇帝进言的重要方式,与现代秘书处等机构相似,古代也有专门负责传递奏折的机构。

以明朝为例,奏折分为“奏本”和“题本”两种形式。奏本是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而题本则是其他类公事的奏折。题本是一式两份,一份由通政司直接送到皇宫内,交由管门的官员,放到皇上的办公桌上;另一份则会送到六科廊坊进行抄录。

奏本的传递方式则更为私密。它是以个人名义通过官员直接递给管门官员,再由管门官员呈递给皇上。在皇帝查看之前,奏本是不会被公开,也不会被六科廊坊抄录登记。这是因为个人名义呈递的奏本往往涉及较为严重的情节,需要在皇帝阅览并处理后,才进行公开和登记。

这种传递方式在电视剧中常有体现,如“我要去皇上面前参你一本”、“臣有要事禀奏皇上”等情节。明朝的题本和奏折制度存在两个主要缺陷。

首先是格式极为复杂。题奏本的书写必须遵循严格的格式,使用宋体、依照洪武正韵,对字数和纸张也有详细规定。这样的规定无疑增加了官员们的工作难度,有时会因为格式问题耽误时机。

更为严重的是,题奏本在传递过程中非常容易泄漏机密。经过通政司、文书房备案、皇帝御览、内阁票拟、皇帝批红(中后期多由司礼监秉笔代)以及六科抄出等复杂程序,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泄露机密的风险。因为环节过多,经手的人也多,人多眼杂,一些奏章有时还未得到皇帝的批复,就已经在朝廷内外传得沸沸扬扬。若通政司故意或不小心泄露章奏内容,更是会让敌人有机可乘。

这种机密泄露的风险,无疑增加了皇帝和朝廷处理事务的难度。尽管存在这些缺陷,古代的奏折制度仍是古代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确保了官员们能够及时向皇帝传达信息,使皇帝能够了解各地情况并作出决策。这种制度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上一篇:清朝有多少年?四种说法你认可哪一种?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