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最后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 2025-03-20 15:25www.dkct.cn历史人物

嘉平五年,齐王被废,新君乃庶长孙也。彼时曹髦,对于司马昭兄弟的飞扬跋扈,心怀不满。他深知自身若无所作为,恐将成为下一个命运的牺牲品。于是,在甘露五年,曹髦召集王经等人,决心不再坐视不理。他向他们坦言:“此心所向,路人皆知”,随即亲自讨伐司马昭。此事泄露,曹髦讨伐未成,反遭不幸。年仅二十的他,被弑杀后更被废为庶人,令人扼腕叹息。关于曹髦之死,是司马昭下令还是贾充为了立功而为之?这其中真相,令人好奇。

仔细探究历史真相,便可发现,曹髦之死并非司马昭直接命令,也并非贾充揣测司马昭心意而为之。这一切,只是贾充临机决断的失误。毕竟,司马昭并未想杀害曹髦,至少在那个时候,他不想杀掉仍是皇帝的曹髦。对于司马昭而言,无论他的权力有多大,他在名义上始终是臣子。在当时礼教人伦的背景下,公然诛杀君王是为人所不齿的。即便司马昭想要曹髦死,他也会慎重其事,至少会在曹髦不再是皇帝的时候行动。

当时的情形下,经过淮南三叛和各种清洗后,朝堂上支持曹髦的力量已几乎被清除殆尽。司马昭只需按部就班地称公、加九锡、称王,便可逼迫曹髦让位。曹髦的这次行动让贾充一时冲动,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司马昭,使得司马昭称公的事情被迫推迟。直到他成功伐蜀后,才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曹髦之死给司马昭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如果曹髦不死,对于司马昭来说一切仍有转机。但他却如此早早地离世,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不幸。这使得司马昭及其名声受到了严重损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弑君事件导致晋朝只能言孝、不敢言忠的局面,为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笔者认为,如果事情能够干净利落地解决,没有人愿意担责。司马昭当时的处境之所以变得如此糟糕,完全是因为贾充的临时起意。他没有得到司马昭的指令,也没有弑君的意图。一切只是贾充个人的冲动决定而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