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要传位给性格软弱的李治-实际上是用
李世民是子女众多的一位帝王,共有14个儿子和20个女儿。在严格的古代继承制度下,仅有三个嫡子有资格进入储君行列,他们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以及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储君之位的决定并非一目了然,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
我们来看看李承乾。他的名字寓意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作为嫡长子,他在八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备受父亲的期待。随着年岁的增长,李承乾的行为越发冒失,虽得到父亲的宽容和多次的劝导,但他因担心太子之位不保而采取了错误的行动。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与同样受宠的弟弟李泰以及其他人谋划了一场逼宫事件,结果失败,被贬为庶人。这场手足相残的闹剧让李世民深感痛心。李泰开始尝试获取皇位继承权,向父亲撒娇并承诺如果即位将杀掉自己的儿子让弟弟李治即位。这一险恶用心被朝臣揭穿,李世民无奈,开始考虑另立太子。
在与长孙无忌讨论下一任继承人时,李世民考虑了各种因素。如果立李泰为储君,他的儿子李治和李承乾可能会遭受不测,而李泰可能会为了绝后患而痛下杀手。如果立李治为太子,他的性格软弱且宽厚仁慈,这样魏王和废太子可以保全。最终,经历过手足相残的李世民决定立李治为第二任太子。
这个决定可谓是无奈之举,旨在避免大唐再次上演手足相残的悲剧。李承乾在被废后三年便在黔州郁郁而终。而李治即位后,对哥哥李泰仍然友好,给予优惠待遇。李泰在永徽三年死于郧乡,高宗追赠其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李世民在决定太子人选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无奈。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们,但为了确保大唐的稳定和避免手足相残的悲剧,他必须做出明智的决策。最终,他选择了性格宽厚仁慈的李治作为继承人,这也是他对大唐未来的一种期望和寄托。这一决策也反映了古代帝王在继承问题上的困境和无奈,他们必须在爱子和国家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历史故事
- 李世民为何要传位给性格软弱的李治-实际上是用
- 古代皇帝的龙袍穿脏了,是如何清洗的?
- 独得康熙疼爱的她 为何死后却被暴尸荒野?
- 一百多年换15个皇帝,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北魏
- 公孙瓒的势力很强,为何最后却一事无成呢?
- 古代夏朝和商朝都能称帝 周朝为什么只能称王
- 为何古代皇帝的外貌都很奇怪?其实是为了政治
- 世上美女千千万,,但这7个女人绝对能吸引你们的
- 母凭子贵的敬敏皇贵妃:被雍正帝追封且移葬景
- 她为皇太极生下女儿,娘家却被杀光
- 盘点孙权的孙子们,最后结局分别怎么样了?
- 关羽死后,为何刘禅就娶了张飞的女儿呢?
- 宋朝两个宰相抢寡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古代房屋有规定吗 房子可以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吗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只有仁义,没有智慧吗?
- 揭秘古代大学士到底是什么样的 究竟是官职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