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帮扶苏呢?

历史趣闻 2025-03-20 16:15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铜镜可以正衣冠,而历史的波澜则能映照出王朝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让我们共同探寻主人公背后的故事,深入理解历史的真相。

他们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部边境以及蒙恬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但为何蒙恬没有扶持公子扶苏,却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呢?这其中并没有太多可指责蒙恬的理由。

当时,秦始皇驾崩于沙丘的消息被严格封锁,蒙恬等人无法确定诏书的真假。蒙恬的首要忠诚对象是秦始皇,他并没有理由去反抗。而且,当时的情况并非没有回旋余地,蒙恬并没有像扶苏那样选择自杀,而是提出了质疑并请求再次确认。他只是被解除了兵权,成为囚犯,而没有必要去造反。

造反是大罪,军中将领和蒙恬的家眷都在咸阳,一旦造反,无疑是宣告他们的死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蒙恬都没有造反的理由。

问题其实出在扶苏身上。当听到诏书的消息后,扶苏倍感伤心,立刻准备自杀。蒙恬阻止了他,并对诏书提出了质疑,建议扶苏再次确认。扶苏是个固执的人,被父亲的命令伤透了心,仅凭一纸诏书就选择了自杀。

扶苏的仁德和孝顺无疑让人感动,但他为何没有听从蒙恬的建议呢?这其中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出土的《赵正书》和一些历史记载提到,秦始皇对扶苏可能并没有那么看重,甚至存在政见不和和血脉疑云。在起义中,打出的旗号之一就是公子扶苏的名字。这可能暗示扶苏有楚国的血脉,这也是他为何会被派往长城监军的原因之一。在当时的秦国,军功为胜的观念盛行,但扶苏被派去监军而非领兵,可能是为了监视将领、监督军队。这也反映出他和蒙恬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融洽。最终两人都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先后含恨离世。这也让我们更加感慨历史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走向。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铺平道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