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典故来

历史趣闻 2025-03-20 17:15www.dkct.cn历史人物

探寻“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背后的故事

你是否曾对那句“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充满好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风趣网小编的步伐,探寻这一表达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句富有哲理的表达,源自《世说新语·任诞》中的王徽之传。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的世界,聆听这一典故的源头。

故事的主人公是王徽之,他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自幼聪慧的他,性格豪放不羁,喜欢自由自在。对于被约束的官场生活,他常常选择出游闲逛,对自己应该负责的事务不闻不问。

有一天,王徽之在桓冲的军中任职,本应负责马匹的管理。他却对这个工作毫不关心,甚至对自己负责多少马匹都一无所知。当桓冲问及此事时,王徽之坦然回答,他的工作不是骑曹就是马曹,但具体负责什么并不清楚。桓冲虽不悦,但也无可奈何。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桓冲问及病马和死马的数量时,王徽之更是一问三不知。他的坦然和毫不在意让桓冲很是生气,但想到王徽之的才华和自由追求,又只能无奈地放弃追问。

后来,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王徽之辞官隐居到山阴。有一天夜里下大雪,他醒来后看到美丽的雪景,想起了会弹琴的戴安道。他立刻兴致勃勃地前往拜访。由于距离较远,等到天亮时他才赶到戴安道的门前。但由于赶了一夜的路,王徽之的兴致已经消退。于是,他没有进入戴安道的家,而是选择按原路返回。

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何如此急匆匆地出发却突然返回。王徽之笑着说:“我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既然已经没有了兴致,又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正是这个故事,让我们有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和“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典故。王徽之的率性和自由追求,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随兴而为,不必过于执着。当我们失去最初的热情时,也要学会坦然接受,不必强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