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高翥,写下一首诗读来哀婉动人

历史趣闻 2025-03-20 20:11www.dkct.cn历史人物

我是风趣网的小编,一提到高翥的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他的一首清明节的诗,感受其中的深意和韵味。

在南北的山头,墓园里墓地众多,这正是清明时节,家家户户祭祖扫墓的场景。一句“南山南,北丘北,南山多墓碑”,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景象。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墓前,缅怀先人。这里的“纷纷”二字,道出了人们内心的悲伤和沉重。每个人都是低头不语,默默整理着墓前的一切,烧纸钱、献上祭品,各自有着各自的伤心事。

在这凝重的氛围中,诗人用“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来描绘这一场景。纸钱化为灰烬,像白色的蝴蝶在空中飘舞,而人们的泪水和鲜血则染红了杜鹃。这一景象既悲又美,将人们的哀思和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后,诗人用庄周化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进一步加深了诗意的内涵。蝴蝶成为了人间与地下的信物,而杜鹃的啼声则寄托了人们的思念和哀痛。

太阳落下,夜幕降临,祭祀的人们散去,只剩下长眠的亡灵。诗人想到狐狸的传说,于是有了“日落狐狸眠冢上”的句子。而家中的儿女们却毫不知情,仍在灯前嬉笑玩耍,这一幕与诗人的悲伤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生死离别和人生的无常,诗人感到五味陈杂。他借酒消愁,却明白这只是暂时的慰藉。人生本就如此,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说:“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这与“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意境相似,都是诗人在面对苦难时的自我慰藉。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场景,更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在生活的苦涩中,诗人寻找着希望和勇气,鼓励自己重新振作,热爱生活。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才华,更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宝贵。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珍惜当下,热爱生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