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中,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出征呢?
在《三国演义》的演绎中,赵云的形象一直与英勇、忠诚紧密相连。他一路跟随诸葛亮打到西凉,天水城外也曾与交锋。直到街亭守卫安排完毕,才由诸葛亮派出赵云、邓芝带兵出箕谷。历史上的赵云并没有在街亭之战中亮相,而是在汉中就已经与邓芝一同行动了。这样的安排并非出于战略意图的暴露,而是出于迷惑敌军的策略。赵云的年龄在当时已经七十多岁,可能也是被弃用的原因之一。但无论如何,赵云的英勇事迹已然成为传世佳话。
回到街亭之战,虽然魏延在历史上的确参与了这场战役,但他并非主角。他被安排在街亭后面,负责随时观察、支援。至于为何没有担任主将,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因素,暂且按下不表。而姜维作为刚归降的将领,身份尴尬,尽管诸葛亮对其寄予厚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使用姜维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在街亭之战的关键时刻,马谡挺身而出。他毫不畏惧司马懿和张郃,甚至对曹睿亲来也不以为意。马谡的狂妄自信表现在他的豪言壮志上:“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在他看来,守街亭的意义重大,功绩显著,且任务轻松容易,因此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争抢功劳。马谡的决心和狠话让人无法再争论下去,似乎只有他才能胜任此次任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思考,抛开马谡之前的建议不说,比如离间曹睿与司马懿的计策,或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术理念,仅仅从这次守街亭的任务来看,换作其他将领能否像马谡一样胜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马谡的自信、决心和才华使他成为守街亭的最佳人选。他的表现不仅证明了他的能力,也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三国演义》中的街亭之战既是智谋的较量,也是勇气的考验。赵云、魏延、姜维和马谡等将领虽各有特点,但在这场战役中,他们都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而马谡的表现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勇气、智慧和决心使他成为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
历史故事
- 街亭之战中,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出征呢?
- 汪景祺:历史上唯一一个因拍马屁而被斩首的人
- 刘秀本来只想当个侍卫,为何能做上皇帝呢?
- 如何评价西周时期的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存在哪
- 康熙死后,为何雍正就当众羞辱父皇爱妃?
- 唐朝的不良人是怎样的存在呢?
- 孙权比刘备和曹操都活的久,为何却没能大一统
- 如果失手荆州的关羽逃回来,刘备会处罚他吗?
- 蒙古人为什么杀光金朝皇室,却没有杀尽宋朝皇
- 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却极度仰慕汉文化
- 高平陵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其对三国的格局有哪
- 夏侯惇是个怎样的人?和演义中有何不同?
- 清朝最贪的贪官,和珅都没他贪
- 皇宫里的专用奶妈是用来干什么的,竟然只有慈
- 朱元璋是怎么处置女婿欧阳伦的?
- 皇帝头上戴的皇冠上的珠帘有什么用?不只是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