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们是怎么聚会的?揭秘北宋聚会的规矩

历史趣闻 2025-03-21 00:23www.dkct.cn历史人物

北宋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洛阳的宰相府里,一位名叫富弼的退休宰相,与好友文彦博洛阳留守,共同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他们的目标人群是那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老领导们。

富弼与文彦博一拍即合,他们开始组织当时在洛阳的12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领导,按照年龄顺序轮流做东。这场聚会被时人称为“洛阳耆英会”。

在这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富弼已经79岁,而年纪最小的司马光则只有64岁。虽然按照要求,司马光原本不应该加入这个团队,但由于他在声望、学问和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色,又在洛阳居住,因此被“强拉入伙”。

这些老领导们曾经在朝中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因此他们的小聚会也非同寻常。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他们决定由担任过秘书的司马光来执笔,撰写《洛阳耆英会序》,以记录这个历史时刻。

司马光还拟定了《会约》,为聚会定下了一系列规矩。这些规矩包括:只论年龄,不讲官场俗套;餐具简朴,不搞排场;主菜不超过五种,下酒菜不超过二十碟;自斟自酌,不劝酒;酒未喝完不可上菜;请柬简单明了,主人逐家传递,能否出席自行备注;聚会要按时出席,无人催你。

大家都需按照这些规矩行事,如有违反,比如迟到、爽约、主菜超过五个等,就要罚酒一大杯。这些规矩的实施,使得请客的过程减少了铺张浪费,杜绝了竞奢斗富的现象。主人没有压力和负担,客人也绝无轻视和鄙薄之感,大家优游自如。

这些老领导们的自律精神令人钦佩。他们节约到连请帖都不准多发一张,对当时官场上的奢靡之风进行了有力的抵制。他们的《会约》对今天的公款接待或私人请客,同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它既能体现主人的好客之心,又不会让主人打肿脸充胖子,避免寅吃卯粮、违心操办甚至负债操办的困境。他们的聚会和会约,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勤俭节约、自律待人的典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