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历史趣闻 2025-03-21 01:45www.dkct.cn历史人物

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从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中,如“乐游原上清秋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等,我们便能感受到重阳登高的独特魅力。那么,为什么重阳节会有登高的传统呢?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与传说。

重阳,寓意着长久,值得人们登高赏宴。据魏文帝《与钟繇书》所述,重阳之日,因含有长久之意,所以宜于享宴高会。

古人选择在九月九日登高,还有另一种解释。重九这一天,一“阳”登勤,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人们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选择登高以避邪气。尽管这种说法或许有些牵强附会,但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登高远望,活动筋骨,在时令上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

还有一个和桓景有关的故事。后汉时代,仙人费长房曾对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他的家人将有灾难。如果能带全家登高,人人佩戴装有茱萸的红袋,并饮用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桓景照做后,果然成功避过了灾难。虽然这个故事带有神话色彩,但后人却代代相传,将九月九视为登高避灾、饮酒聚会的日子,逐渐成为了我国的特殊风俗。

登高习俗还与古人的山岳崇拜有关。《礼记·祭法》记载,古人认为山林川谷丘陵都能出云、见怪物,都是神灵的居所。古代先民依赖大自然生存,大山中的资源使他们得以繁衍。遇到高温干旱或洪水,高山成为他们的避难所。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在远古时期就已流行。

另一种说法是,登高源于古人春游“踏青”的习俗。重阳为秋节,之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登山“辞青”与春季的“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的传统蕴含着多重含义:长久、避邪、祈福、辞青。这一传统习俗是古人对生命、自然、家族的敬畏与热爱的体现,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重阳节登高望远,不仅是对古人的缅怀,更是对生命的美好祝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