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祚为什么会投降努尔哈赤?他们的下场如何
在统一女真部落之前,这片土地上大多还实行着松散的部落统治,那时社会尚处于奴隶制阶段,阶级压迫极为严重。
在满洲社会,阿哈(即奴婢)并无披甲从戎的权力。他们只能追随主人出征,担任库图勒(也就是所谓的厮卒、跟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或者忙于打草喂马、采薪煮饭,或者协助家主抢掠人畜财物。
八旗兵并没有庞大的后勤体系,这一切都离不开随征的库图勒们的分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兵的组建,始于一部分回降的汉人被认可为伊尔根(即“民”)。
早在三十三年(1605年),就有汉人为逃避阶层剥削越过辽东边墙逃往建州,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是投靠努尔哈赤的祚。然而这批人数目并不多,且在生活习惯、语言甚至生理素质方面已逐渐满洲化。汉人大量回归满洲,是在天命三年(1618年)明金战争爆发后。这一年四月,努尔哈赤攻占抚顺,俘获人畜30万,这些人被设为阿哈,同样没有资格从军。
在这次战斗中,明军抚顺游击李永芳被迫回降,还有数以千计的汉人降附。对于这些汉人,努尔哈赤并未将他们视为战利品,而是成立了一千户“民”,按照尼堪国的旧制委任大小官员,由回降的官李永芳统领,迁往赫图阿拉。明末边将降金始于李永芳,而大规模编户降民则自抚顺之役始。
此后,金军陆续攻占清河、开原、铁岭等辽东城镇。在天命六年(1621年),金军挥军南下,囊括辽河以东地区。翌年再克广宁、锦州、义州等辽西重镇。尽管努尔哈赤最终决定放弃辽西,但仍将那里的汉人驱逐到辽东。
历次战斗中,不仅有明军大小将领如鲍承先、石廷柱、金砺、吴守入、王一屏、金玉等降金,成为日后汉军的重要骨干,更有大量汉人回降。他们同样被编为民户,并被征调从军,汉军的建立正是由此开始。这些汉人的回归与融入,为女真部落的统一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预示着未来更为广阔的征程。
历史故事
- 刘兴祚为什么会投降努尔哈赤?他们的下场如何
- 此人知道自己的妻子会生下皇帝,还会造反
- 魏忠贤怎么没当上更高的掌印太监?
- 刘备入川时只带了黄忠和魏延等人 关羽赵云等人
- 古代人对头发到底有多重视 所谓肌肤发肤,受之父
- 中国现存最老的祠堂,墙壁上被古人刻满了&
- 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成功了 历史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是怎么来的?
- 太监手中为什么要手中拿着拂尘呢 这个拂尘到底
- 历史上真实的方世玉,其貌不扬还英年早逝了?
- 古代黄金和翡翠相比 两者谁的价值更高
- 宋朝军队为什么总是被辽国压着打?
- 在乾隆众多的老婆当中 只有几位能与他同葬
- 古代秀才学历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别再被电视剧
- 远在物质与科技匮乏的古代 古人都用什么东西避
- 水浒传中穆弘的事迹有哪些-他有没有历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