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雉等了四天还没有下葬刘邦呢 真相是什

历史趣闻 2025-03-21 05:58www.dkct.cn历史人物

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那些关于古代皇家的故事更是引人深思。其中,“秘不发丧”这一神秘现象,在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死亡事件中尤为突出。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为了掩人耳目,他的灵柩在送往墓地的途中被装载了死鱼烂虾。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是皇帝独有的,即便是布衣出身的刘邦在辞世时也经历了相似的境遇。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讨伐叛乱时身负重伤,最终于长乐宫中病逝,享年62岁。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载,“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刘邦死后四日不发丧的决定显然出自吕后之手。在这段期间,吕后进行了一场密室政治,意图诛杀开国功勋,以更好地掌控朝政。她与老情人密谋,认为这些将领曾是编户民,如今北面为臣已有不满,若知道少主继位可能会引发不安。她计划彻底铲除这些将领。

吕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狠毒的,但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以卢绾的叛逃事件为例,卢绾作为刘邦的同乡好友都发生了叛逃,那么其他诸侯王又能否保证不反叛呢?

四天后,吕后改变了主意,取消了诛杀功臣的计划并公布了刘邦的死讯。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一位姓俪的将军的出现。这位将军获悉了刘邦的死讯以及吕后的阴谋。其中郦将军的话直戳要害,“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若如此行事,天下危矣。”他还详细分析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严重后果。这位郦将军为人正直,他的劝诫触动了审食其,并将其原话转告给吕后。吕后也为之所动,于是刘邦的葬礼得以顺利进行。

刘邦在世时,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禁止擅权并立下誓言“非而王,天下共击之”。可惜的是,在他去世后,吕后开始逐步掌控朝廷大权。尽管刘邦有明确的禁止擅权的誓言,但权力的诱惑总是让人难以抗拒。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秘不发丧”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