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庄公,名射姑,又作夕姑,他是曹桓公之子,担任曹国的第十三任国君,在位长达三十一年。
在曹庄公四年的春天,他入主曹国,并赠予祭祀用的牲畜以彰显其权威。同年夏天,郑厉公来访,与鲁桓公及曹庄公缔结友好盟约。
曹庄公二十二年春,庄公联合齐桓公、陈宣公以及周王室共同出兵攻打宋国。夏季,单伯领兵与庄公等人会合,与宋国和解后,各自率领部队回国。
在曹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中原。
随后,曹釐公继位。他姬姓,曹氏,名夷,是曹庄公之子,担任曹国的第十四任国君,在位九年。
曹釐公元年,游牧部族进攻曹国,曹羁劝谏曹伯不要亲自迎敌,但曹伯未采纳。三次劝谏后,曹羁离开了曹国,前往陈国。这便有了成语‘三谏不从’。
接着是曹昭公,姬姓,曹氏,名班,他是曹釐公之子,担任曹国的第十五任国君。
在曹昭公二年的春天,邢国受到游牧部落的入侵。曹昭公与齐桓公、宋桓公联手出兵救援邢国,成功驱逐入侵的部落,并未夺取邢国任何财物。不久之后,卫国也遭受游牧部落的侵害,曹昭公再次与齐桓公、宋桓公联手救援卫国,并在楚丘帮助卫国筑城复国。
同年秋天,曹昭公与鲁釐公、齐桓公、宋桓公、郑文公等诸侯在柽地会盟。
到了曹昭公四年,晋献公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但虞君并未听从。预见到虞国即将灭亡的宫之奇带着族人逃离了虞国,逃到了曹国。由此产生了成语‘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
此后,作为齐桓公的坚定追随者,曹昭公加入了以齐桓公为首的诸侯联军。他参与了联军侵蔡、攻楚、伐郑的战争,还参与了为安定周王室的商业会议以及首止会盟。
九年后的秋天,曹昭公去世,其子襄继位,即为曹共公。在他的领导下,曹国继续与其他诸侯国互动,共同书写春秋时代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