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诺莎之辱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影

历史趣闻 2025-03-21 08:23www.dkct.cn历史人物

亨利四世在恢复教籍并稳固帝位后,重返德国并开始致力于国内事务的整顿。他以强势手段镇压了以鲁道夫为首的诸侯反对派,消除了对他王位的威胁。格列高利七世察觉到形势的变化后,于1080年对亨利四世实施了绝罚,并开除其教籍。亨利四世不甘示弱,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扶持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他随即率领大军挥师南下,直指罗马,决心以武力洗雪“卡诺莎之辱”。

亨利四世成功占领罗马,并由伪教皇克莱芒三世加冕。格列高利七世在困境中逃往萨莱诺,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助。吉斯卡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诺曼人的确赶走了亨利四世,但他们也洗劫了罗马城。格列高利七世最后在孤独中客死于萨莱诺,时间是1085年。

亨利四世在面临新的挑战和叛乱的继任教皇维克托三世也联合帝国诸侯对他发起攻击。最终,亨利四世在1105年被推翻并遭到囚禁。之后,他逃往列日并在那里去世。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

教皇与国王之间的权力斗争并未因此结束。双方的继承者依然各执己见,斗争持续了十多年。最终在1122年,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国王在沃尔姆斯城共同签署了《沃尔姆斯协定》。这份协议规定,皇帝无权直接任命德意志境内的主教,而主教的选举由教士在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进行;主教的政治权力由皇帝授予,而宗教权力则归属于教皇。这也意味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至尊地位转到了罗马城的教皇手中,而皇帝的地位则变得次要。

“卡诺莎之辱”将此时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失衡以及两者间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事件反映了教皇与国王之间权力的争夺和宗教权力的复杂性。直到16世纪英国确立“王权至尊”后,这种情况才出现转机。它对欧洲社会政治和宗教领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这一历史遗产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对欧洲政治文化的理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