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外交官的李鸿章为何不愿出使沙俄呢?
在1896年5月18日的盛大加冕典礼上,沙俄的尼古拉二世皇帝邀请了全球的目光。此刻的沙俄,如日中天,企图借此机会炫耀其力量并向远东的中国施加影响。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沙俄自诩为中国的“恩人”和“朋友”,意图借此加冕典礼的机会,从清那里获取干涉还辽的回报。
大清国对此也极为重视,准备派人参加新沙皇的盛典。选派谁去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初,清打算派王之春前往,但遭到了沙俄的婉拒,他们认为王之春的级别不足以代表大清国与各国的尊贵客人相提并论。于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清发布了上谕,指定了更为合适的人选。
这位人选——李鸿章,却对此任务显得犹豫不决。他在接到上谕的当天,就通过折子向光绪皇帝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和不愿。他声称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孱弱,难以承受长途跋涉到莫斯科的辛劳。他觉得自己形象老迈,恐怕难以代表天朝的形象。他还认为大清国中不乏能够胜任此任务的人才。
光绪皇帝对李鸿章的选择寄予厚望,坚决要求他前往。无奈之下,李鸿章于1896年4月30日启程,作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代表大清国参加了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
在俄罗斯期间,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重要的条约——《中俄密约》。这份条约是沙俄诱迫清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背景下签订的。条约使俄国不费一兵一卒,实际上将中国东北区域纳入了其势力范围,为沙俄在远东争夺霸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不仅大大加强了沙俄在远东的影响力,更是改变了东北地区的政治格局,对后来的中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份条约的签订,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揭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纠葛,也揭示了清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被动和无奈。李鸿章在此次出使中的经历,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外交史的重要篇章。
历史故事
- 作为清朝外交官的李鸿章为何不愿出使沙俄呢?
- 揭秘伍子胥一夜白头的真相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原
- 揭秘古代婚嫁政策,在古代多少岁算剩女?
- 其实武则天以前除了金龟婿外还有金鱼婿的,到
- 黄河改道到底有多可怕 清朝淹没了两座千年古城
- 武则天怎么出家当尼姑的 武则天又是怎么勾到李
- 乙弗皇后和皇帝非常恩爱,为何皇帝却废了她呢
- 二战时,美国在中国的援助中有多少是无偿援助
- 为什么三国时期胡人不敢入侵?八王之乱之后大
- 真正挽救孙刘联盟的是谁?曹丕竟然是其中一个
- 关羽是卖枣的,他的武功是哪里学的?
- 韩信被吕后设计害死,为何吕后却没背上骂名呢
- 朱厚照在位期间,为什么会不断涌现农民起义?
- 赵匡胤明明有儿子的,为何弟弟赵光义能当上皇
- 文武双全又具有人格魅力的石达开,究竟败在了
- 南方诸侯国中高于楚国的一个诸侯国 最后却被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