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官员离任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计流程,但他们接受了一种特殊的审计——民心的审计。这种审计无声无形,却威力无穷。
隋朝魏德深,他的才华和勤政爱民的施政风格,让他深受民众的喜爱。当他调任贵乡县长时,百姓依依不舍,纷纷送他离行。他的清廉正直,让百姓信任如父母。当他再次被调任时,百姓甚至赴京请求他留下。他的回归,是民心对清廉官员的最真挚的呼唤。与此相反,那些违背民意、不恤民生的官员,却可能遭遇民众的愤怒和反抗。比如咸通十年陕州民众驱逐观察使崔荛的事件,崔长官因无视百姓疾苦,甚至对报告灾情的农民施以杖刑,最终激怒民众,被民众驱逐。
古代的官员离任,虽然没有官方的审计程序,但百姓的口碑和行动就是对官员最好的审计。这种审计既公正又直接,任何虚假的政绩和贪婪的行为都无法逃过百姓的眼睛。“五大天地”的笑话就是百姓对贪官污吏的讽刺和批判。当某官贪腐成性,期满离任时,百姓送他“五大天地”的匾额,既是对他的讽刺,也是对他的警告。
与现代官员相比,古代的官员虽然队伍相对较小,但直接接触百姓的机会更多。他们必须事必躬亲,直接处理政务,直接接触百姓的诉求。而现代的官员队伍庞大,职能部门繁多,百姓求见长官往往面临重重阻隔。加之部分官员忙于应酬、公关、出国甚至等活动,忽略了与百姓的直接交流。这让百姓对官员的认知更多依赖于媒体推介,而媒体的公信力又屡遭质疑。现代官员离任时,真心挽留的场景似乎并不多见。这种民心的审计无疑让一些自称“公仆”的官员感到尴尬。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民心的审计都是对官员最好的监督。只有真正贴近百姓、勤政爱民、清廉正直的官员,才能赢得百姓的尊重和信任。而背离民心、贪婪腐化的官员,最终只会自食其果。这种审计无声无形,却威力无穷。每一个官员都应该明白:民心的审计是他们最终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