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归公中的火耗是什么意思 火耗归公是怎么产
亲爱的读者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话题——“火耗”。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词的含义都感到困惑。那么,请允许我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所谓“火耗”,其实是指地方州县在征收赋税时,需要将老百姓上交的碎银子进行熔炼铸锭的过程。由于碎银子的纯度不一,熔炼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于是,地方州县便以这个损耗为由,额外收取老百姓一些赋税,这部分额外的税收就被称为“火耗”。“火耗”也被称为“耗羡”或“羡余”,属于正税之外的附加税。由于清朝初期继承明朝旧制,官员的俸禄非常低,如张廷玉这样的高官,一年的俸禄也仅仅180两银子和180斛禄米。州县官员为了生计,不得不收取额外的“火耗”。朝廷对此心知肚明,但也只能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默许无疑助长了地方州县官员的贪欲。他们利用“火耗”之名,大肆敛财,导致老百姓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
幸运的是,到了雍正朝,情况开始有了改变。雍正皇帝决心打击贪腐,改革税制,首先从整顿“火耗”入手。他在山西率先试点,并逐步在各省推广实施。从此,“火耗”正式成为的财政收入,这一过程被称为“火耗归公”。
那么,“火耗归公”后,“火耗”银主要用于何处呢?雍正朝主要将其用于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各级官员的养廉支出;二是弥补各级的财政亏空;三是用于支付前两项开支的节余部分,如修城筑堤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各省间物资运转的费用。这样一来,“火耗归公”不仅使征收“火耗”银的过程公开化、合法化,还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有效阻止了地方州县官员的贪腐行为。这也加强了中央的权威,削弱了地方财政权。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火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税收的话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财政制度、官员生活以及百姓福祉的重要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历史故事
- 火耗归公中的火耗是什么意思 火耗归公是怎么产
- 华父督因为一个女人把宋殇公杀了,他下场如何
- 牵招和刘备关系很高,为什么却给曹魏卖命呢?
- 孙尚香为什么不给刘备生孩子?刘备一共有过多
- 平日里最为祸害百姓,却成为抗日雄狮
- 北宋大诗人看上青楼女子,最后结局是什么?
- 朱高熙与李世民的经历十分相似,为何最后没能
- 古代碎银子是如何产生的 碎银的定价又有什么标
- 北齐的长城规模如何?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呢?
- 古代大臣下朝后都做些什么 他们真的有电视剧里
- 2017世界首富是谁第一?浙江海亮教育花1.4亿美做
- 乐进是最先跟随曹操的勇将,最后他怎么样了呢
- 古代动手杀皇帝都那么难 通过食物下毒的难度有
- 古代后宫女人那么多 每任皇帝晋位会更换一次后
- 康熙结婚后,为何孝庄却要求两人分房呢?
- 李斯临死总结了自己的七条罪状,时刻影响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