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明时期,节度使和总督两种制度有何区别?
(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今天,我们将通过风趣网的视角,为您详细解读这一时期的两个重要地方官职:节度使与总督。虽然它们都是地方大员,都是一地之最高长官,但它们之间有着诸多差异。
节度使制度起源于唐朝,最初只是单纯的武将职能。其名字来源于魏晋以来的都督,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到了宋朝,节度使的职权经历了一系列剧烈的变革。随着宋朝实行“强干弱枝”的统治模式,节度使的职权被大幅度削弱。从最初的军事职能逐渐演变为军政财权的掌握者,最终却沦为了荣誉性的虚衔。从景云二年(711年)开始,节度使这个官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安史之乱后蔓延全国。
宋朝建立后,虽然延续了五代时期的旧规,但宋朝的统治者们一直在努力削弱节度使的职权。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各种手段,如剥夺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把控;削弱其军权,使得节度使的职权被逐步削弱。宋太宗赵炅则进一步缩小了节度使的管辖范围,使得其不再负责本州政事,最终彻底沦为虚衔。
与此总督制度则源于明朝。明朝的总督与后来的地方最高长官有所不同,起初是负责单一职能的官员,如总督粮储、总督河道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督逐渐涉及军务,成为一种拥有实权的职位。从明朝总督职位的发展来看,其更像是“巡抚+提督军务”的组合,对地方财、政、军均有监督和管辖职权。但相较于唐朝的节度使,明朝的总督并未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这是因为其职权虽大,但受朝廷制约比较严重。
(宋朝的)节度使与(明朝的)总督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方行政制度。节度使从唐朝的实权职位逐渐演变为宋朝的虚衔;而总督则从明朝的因事而设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之一。两者的职权在这两个朝代都在不断变化,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历史故事
- 在宋明时期,节度使和总督两种制度有何区别?
- 在有火柴之前,中国用的是什么火?
- 吕雉偏偏厚待薄姬的原因是什么呢?
- 揭秘:古代各朝的皇帝和妃子是如何行房事的?
- 侯建有哪些经历?他的绰号是怎么来的-
- 古代被皇帝赐死的人为什么心甘情愿--- 而不是
- 蒙古帝国西征为什么不直接挺进西欧 却止步于东
- 古代将军造反为什么士兵会跟着将军?而不是选
- 周瑜有几个孩子?为什么他的后人们都默默无闻
- 12岁的男孩阿尔卑斯山滑雪遭遇雪崩,被困40分钟
- 历史上最会公关的皇帝,赵匡胤不为人知的另一
- 她是李隆基后宫中的小透明,张美人最后结局如
- 古代刑罚之一:刺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 乾隆吃瓜农西瓜为何还要杀他呢 只因瓜农的一句
- 古代和尚不是讲究清规戒律吗 这个时代妇女为何
- 吴三桂造反的时候为何得不到汉人的支持 此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