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祖训中规定15个不征之国 这15个国家分别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不征之国”的文章,引领大家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大明帝国的辉煌。
随着元王朝的覆灭,汉政权的大明帝国在神州大地上重新焕发生机。朱元璋,这位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在《皇明祖训》中特意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展现了他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邻国的尊重。
这15个永不征伐的国家分布广泛,包括东北方的日本国和朝鲜国,东南方的大琉球国和小琉球国(即台湾岛),以及南方的众多国家如真腊国(即柬埔寨)、暹罗国(即泰国)。国和占城国分别对应越南北部与南部。西洋顼理指的是印度南部地区,而爪哇国、彭亨国则分别对应爪哇岛和马来西亚的彭亨州。百花国位于苏门答腊岛的西北部,苏门答腊与三弗齐国则分别占据苏门答腊岛的北部与南部地区。而渤泥国,便是现在的文莱。
大明帝国不征伐这些国家,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对大明朝有所贡奉,维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朱元璋考虑到一些国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恶劣,北方的人难以适应那种湿热的气候和蚊虫叮咬。朱元璋认为四方的诸夷距离中国遥远,难以进行实际控制。在他的领导下,宝船队七次巡航印度洋,向大明朝贡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到了64个,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的一些大明皇帝并不完全遵循这一政策,他们选择去征讨这些“不征之国”,然而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得到的收获却少得可怜。这并不能否定大明帝国曾经的辉煌和影响力。自汉武以来,“四夷宾服”,一直是历代儒家肯定帝王、衡量王朝强盛与否的标志。显然,大明帝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这篇关于“不征之国”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大明帝国的智慧、实力和影响力。也让我们深入思考和平、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他人,才能建立持久和平的关系。大明帝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和理解是建立良好国际关系的关键。
历史故事
- 朱元璋在祖训中规定15个不征之国 这15个国家分别
- 太监为什么出宫之后要娶妻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田豫和黄权本是刘备手下,为何没能为刘备所用
- 宋朝到底是如何打败西夏军的?
- 揭秘卧薪尝胆的真相 勾践到底有没有这样做过
- 唐朝宰相只是一个三品官 那么三品以上又是什么
- 朱元璋如果朱棣会篡位 朱元璋还会传位给朱允炆
- 康熙见到乾隆的母亲,说了一句什么话?
- 明朝的文官想被册封为公侯的话,该怎么做?
- 程昱为什么对曹操说只有关羽能斩颜良?许褚不
- 袁术为何敢率先称帝呢?真的是他昏庸吗?
- 孙膑是庞涓的好友,为何庞涓要害孙膑呢?
- 古人为什么宁愿去睡荒坟也不去破庙 古人这么说
- 清朝铁帽子王到底有什么特权 难怪人人都想做铁
- 张飞为什么会被几个伤兵擒杀?
- 曹植被曹操喜欢 曹植最后为何斗不过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