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陵墓修好后 皇后与两皇贵妃为何同时下葬

历史趣闻 2025-03-22 02:56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的十月二十七日,一场庄重而感伤的仪式在京城展开。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以及孝贤皇后的棺椁,在众、杂役与旗兵的护送下,缓缓从静安庄起驾,前往早已完工的东陵胜水峪地宫。看着昔日伴侣的灵驾依次远去,乾隆皇帝的心中难免涌起淡淡的哀伤。在这庄重而又悲伤的时刻,他选择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云:“凤翼龙辐何匆忙,鱼贯故剑似有从。今日之别非寻常,重逢之期难预知。”时光流逝,如同流水行云,转瞬即逝。这一年,距离孝贤皇后去世已经四年,距离慧贤皇贵妃去世已七年。而哲悯皇贵妃的离世,更是已经久远,连夫君登上帝位都未曾等到。她在十三年(公元1735年)七月便离世了。

按照清朝的礼制,皇陵的安葬顺序严格遵循“卑不动尊”的原则。换言之,要想与皇帝合葬,无论是皇后还是皇贵妃,都必须先于皇帝去世。她们离世后,棺椁会被放入地宫,但地宫的石门并不会立即关闭。只有等到皇帝驾崩后,这道石门才会永久关闭。此后,即便是皇后也无法再次打开皇帝的地宫进行安葬。换句话说,只有后妃等待皇帝,而皇帝不会等待后妃。在清初,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乾隆皇帝的这一举动并非空前之举,而是源于其父雍正皇帝的先例。雍正皇帝为巩固与怡亲王的联盟,将怡亲王之母敏妃追封为皇贵妃,并让其陪葬于康熙皇帝的地宫中。雍正驾崩后,其地宫中除乌喇那拉氏外,还有之妹敦肃皇贵妃。这种安排是雍正生前的决定。因此可以说,皇贵妃陪葬皇帝地宫的做法始于雍正朝。然而首例是怡亲王允祥之母敏妃陪葬康熙地宫。这一决定虽出于雍正的政治考量而未必符合康熙的本意但这并不妨碍慧贤皇贵妃以及哲悯两皇贵妃跟随孝贤皇后陪葬于乾隆地宫的决定。这一决定遵循了先例并未违背礼制要求展现出乾隆皇帝对先皇后妃的深深怀念与尊重同时也体现了清朝皇室对于礼仪制度的坚守与传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