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不该培养的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谁?
介绍诸葛亮的成败得失:政治智谋与传承之误
在演义的世界里,诸葛亮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位在政治舞台上出类拔萃的智者,却在军事领域略显逊色。身为文人,他的武将知识或许有所欠缺,虽能以一敌众,但在绝对的战场上,他的作用却显得微不足道。刘备去世后,其子继位,诸葛亮肩负辅佐重任,然而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或许可以说,蜀国可以没有诸葛亮,但却不能没有刘备。
晚年的诸葛亮培养了三位接班人,却成为他一生的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灭亡。首位接班人董厥,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他才华横溢,曾任职尚书令,但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面对刘禅的错误行为,他视而不见,未能及时劝诫,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第二位接班人是姜维,他在三国历史上名声显赫。诸葛亮一直把他视为首选接班人进行培养。姜维或许对诸葛亮有着深深的信任,但他未必聪明绝顶。在孔明去世后,他继续北伐,这样的做法在蜀国本已衰弱的情况下显得过于冒险。持续的北伐无异于以卵击石,加速了蜀国的衰亡。
第三位接班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他的智商毋庸置疑,但在关键时刻却显得犹豫不决。在绵阳之战中,他错失良机,导致绵阳失守,自己也身死沙场。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政治方面的才华确实卓越,但在识人方面却不如刘备。如果刘备在世,蜀国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诸葛亮的失误或许在于过于理想化地培养接班人,而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他培养了三位各具特色的接班人,但最终都未能担起拯救国家的重任。这也反映出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一个明智的领导者来引领和决策。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无疑令人钦佩,但在权力的舞台上,一个伟大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有智慧和才华,更需要识人和用人之道。这或许是我们从诸葛亮的成败得失中得到的最大启示。
历史故事
- 诸葛亮最不该培养的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谁?
- 赵匡胤从柴氏手中夺得的江山,为何还会善待柴
- 72岁的忽必烈为什么要在乃颜之乱中御驾亲征呢
- 曹操建立铜雀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慈安太后到底是什么死的 是被毒死的还是暴毙而
- 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它是中国唯一被承认的世界
- 司马伷:司马懿德才兼备的儿子,活到57岁善终
- 康熙即位时还很年轻,孝庄太后为何不代替他处
- 在三国时期,都发生过哪些与酒有关的故事?
- 尖叶杜英属于什么品种的植物?又该如何栽培呢
- 揭秘:后晋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 更夫都是在半夜敲锣的 会不会影响到古人的休息
- 巫蛊之祸是如何发生的?汉武帝如何表达自己的
- 一个县令为何能死守一座城九个月呢?
- 神秘的秦始皇陵宫里为什么会有上百吨水银-
- 一代才女柳如是最后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