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最终被杀,为何张良和萧何却没事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这位汉高帝,先后册封了两位王——淮南王与楚王。他的登基大典,是在众王的请求下举行的,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公元前201年,正当他稳固江山之际,却闻韩信有谋反之心。刘邦巧妙设计,假装会见诸侯,实则欲除之而后快。最终未能得手,韩信虽被免***罪,却被改封淮阴侯,心中自是憋屈不已,最终走上了反叛之路。事情败露,韩信最终被人处死。
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共封了八个异姓王。这些异姓王中,除了与刘邦是好友并依靠张良谋划的韬晦之策得以保全的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外,其余七位皆因各种原因被杀或废除。这些异姓王中,韩信、英布等拥有兵权与领土,无疑对江山的稳固构成潜在威胁。刘邦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仅对这些异姓王下手,还立了多位同姓王。
对于那些没有实权、更无兵权的人,刘邦是否就放心了呢?并非如此。刘邦的眼中钉是那些随时可能反叛的人,无论他们是否手握兵权。比如那些异姓王,他们在封王后不久便过世,但即使如此,如果他们活着,也难逃一劫。而那些在军中威望极高、拥有民心的人,如萧何,也曾被刘邦猜疑。
相比之下,张良对刘邦的统治没有构成任何威胁。从忠义、权势、感情上来说,张良都没有威胁性。而且,张良多病,且有放弃荣华富贵、进山学道的意愿,这无疑为他加了一张护身符,使他远离了权力争斗的漩涡。如果连这样的功臣都被清洗,那么刘邦的手下恐怕都会起来反抗,这是刘邦绝对不想看到的。
刘邦在对待功臣时,不仅看他们的军功与地位,更看重他们是否对江山的稳固构成威胁。他的行为虽然引发了争议,但从维护统治的角度来看,却是十分必要的。而张良的智慧与远见,使他得以在权力争斗中保全自己,远离了被清洗的命运。这样的故事,既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历史故事
- 韩信最终被杀,为何张良和萧何却没事呢?
- 北宋灭亡之后 金国先后扶植了两个傀儡政权
- 这些古人到底姓什么?看完你就知道了鲁班为什
- 一个比肩武则天的传奇女子 坟墓至今无人敢盗
- 为何后期的吕布连张飞夏侯惇都打不过呢?
- 如果孙权把关羽放了,关羽的结局会如何呢?
- 司马相如想要休妻,为何却被妻子的一封信改变
- 盘点历史上五大神射将军,黄忠排第五,第一是
- 明朝在灭元朝之际 其他四大汗国到底在做些什么
-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人反对他呢?
- 皇帝大怒之后会将妃子打入冷宫 这个地方到底是
- 盘点项羽手下的五大人物,有三个投靠了刘邦
- 原子弹爆炸后百姓如何逃生?做到这两点你有9
- 岳飞为什么会选择撤军呢 仅仅是因为十二道金牌
- 古代有免战牌为什么不趁机攻打 只因为一个礼字
- 世界名画鉴赏 西班牙阿方索六世在教皇面前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