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臣们上朝都要拿着一块板子,板子拿来干

历史趣闻 2025-03-22 08:14www.dkct.cn历史人物

朝笏:古代官员的必备之物与礼仪象征

古装剧中,我们常看到文臣武将上朝时怀抱一块有特定弧度和宽窄的板子,这就是“朝笏”。从始至末,官员们只要踏入朝堂,都必须携带此板,失手携带则后果严重。朝笏,又名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官员地位和荣耀的象征。

早在时期,礼仪规定诸侯上朝时必须手执牙笏。笏板在古代不仅是官员身份的象征,更是他们乐于携带的荣耀之物。只有九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持有,而玉质、象牙、竹板、木板等材质的使用也是根据官员的品级来决定。值得一提的是,官员所持的笏板必须与官府保持一致。

到了宋朝,官员服饰颜色的选择也基本沿袭了唐朝的制度。三品及以上的官员身着紫色官袍,手持玉质朝笏;四品、五品官员则穿红色衣服,配备象牙朝笏;六品和七品官员则穿绿色官袍,持有竹板;八品和九品官员则穿青色官袍,使用木板。而到了明朝,制度简化,四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朝笏,五品以下的官员则使用木板。

朝笏的实际功能不止于此。它是用来记录工作安排、计划以及皇帝命令的。朝笏也是书写奏折内容的工具,包括弹劾他人的建议以及个人对某事的解决方案等。它的主要作用是记录前述事宜,以防皇帝提问时因遗忘而掉脑袋。

在礼仪方面,臣子在面向皇帝进谏时,必须用双手持笏板,遮挡住面部。古籍中记载的笏板长约五十厘米,宽略大于五厘米,足以遮住自己的眼睛。

朝笏上一般用毛笔书写,字迹容易擦去。由于毛笔字较大,一张笏板写不下几个字,因此有的大臣会准备多根朝笏,并让随从代为保管。到了清朝,由于这项制度与清的文化不符,这一制度被废除。传承千年的传统就此终结。

尽管朝笏在现代已不复存在,但它作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对朝笏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