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被杀前,宇文邕为何让他朗读《酒诰》?

历史趣闻 2025-03-22 08:58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远古的天和七年(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在含仁殿策划了一场决定性的行动,他悄悄地除去了权臣宇文护,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权臣政治。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权谋与策略。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带您一同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早在北周建立之初,宇文泰的儿子年幼无力执政,于是他将大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凭借这份信任,成功迫使西魏让位给宇文觉,建立了北周。然而好景不长,他与皇帝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爆发了一连串的冲突。从孝闵帝元年到武成二年,宇文护先后废除了两位皇帝,最终立宇文泰的四儿子宇文邕为新帝,即北周武帝。面对前两位哥哥的遭遇,北周武帝并未贸然行动,而是采取了隐忍和谦卑的态度,暗中观察并寻找合适的时机一举消灭宇文护。

时光荏苒,周武帝的耐心和等待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决定采取一个出奇制胜的计划来除掉宇文护。这个计划既简单又巧妙:让宇文护朗读古文《酒诰》,而周武帝则趁其全神贯注于文章时动手。为了这个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周武帝精心选择了朗读材料——《酒诰》。

《酒诰》是五经之一的《尚书》中的名篇,主要劝诫西周上层贵族不要沉迷于酒色享乐。由于它成文的时间极为古老,因此在当时并不容易朗读。《酒诰》对于北周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周室正统”的象征。对于宇文护这样一个儒学水平不高的权臣来说,公开朗读《酒诰》无疑是一项挑战。

为了不失颜面,宇文护在朗读《酒诰》时必然会倾注更多的精力,从而忽略了自身的防卫。这无疑为周武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从周武帝精心选择《酒诰》作为朗读材料这一点来看,他对这次暗杀的策划绝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这场精心策划的较量中,周武帝最终成功地消灭了权臣宇文护,稳固了自己的皇位,也为北周的未来开启了新的篇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