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南迁之后都遇到了哪些事?为何最后被逼自
在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他如同晋元帝和宋高宗一样,曾有过逃离京城的想法,希望赶在大顺军之前向南逃亡,依靠半壁江山勉强维持生存。这种想法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早年的正月就已开始酝酿。那时,他曾秘密多次召见主张“南迁图存”的左中允李明睿。他只在四顾无人之际才向李明睿倾诉心声:“朕有此志已非一日,只是无人支持,故一直拖延至今。你的意见与朕相合,但其他大臣却持反对意见,怎么办?你必须谨慎行事。”随后,他们详细讨论了南迁的路线、护卫、饷银以及留守事宜。
二月间形势急转直下。代帝亲征的李建泰束手无策,派人飞章上奏请求皇太子南去。南迁的问题逐渐由私下议论转为公开议题。尽管这是一件并非难以抉择的事情,却因朝廷内部的纷争而陷入僵局。朱由检虽有意南逃,但一方面需要大臣的支持,另一方面又顾及自己的颜面。李明睿在奏疏中故意将南逃美名为“亲征”,这正是准确把握了朱由检的心理。
大臣们却担忧皇帝南迁后会留下他们辅佐太子守京,变成替死鬼。即使随驾南迁,一旦京师失守,他们也担心会因曾经主张南迁而承担责任。他们一个个唯唯诺诺,不置可否。朱由检对此愤愤不平,指责他们不讲战守之策,只是一味议论南迁。在一片混乱中,给事中光时亨指责李明睿的南迁主张为“邪说”。朱由检当面斥责道:“为何只参李明睿?显然是朋党之争。”就这样,南迁之议在纷争中被拖延了下来。
等到大顺军逼近北京时,朱由检得到情报,除了从大同、宣化方面来的主力,还有部队从黄河北岸进军南面包抄北京。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南逃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在内心追悔之余,他发出“朕不能守社稷,可殉社稷”的哀鸣,准备与明王朝一同殉国于农民起义的火海之中。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已无法改变,只能以死报国,与明王朝共存亡。这一悲壮的决策,也标志着明朝历史的终结和新的时代的开始。
历史故事
- 崇祯南迁之后都遇到了哪些事?为何最后被逼自
- 辽朝灭亡后,余下的那些契丹族人都去了哪里?
- 朱元璋为何要设立锦衣卫?这个机构的权利有多
- 诸葛三兄弟出自同一个家族,为什么分别为不同
- 朱元璋到底有多害怕察罕帖木儿 他若不死朱元璋
- 后金是怎么入主中原 全部都靠此人的功劳
- 明朝灭亡之后,明代的遗民们为何又重新讨论永
- 历史上有罗成这个人物吗?罗成又是怎么死的?
- 义熙土断处理方式是怎样?有着怎样的影响
- 古代王朝为什么要选择迁都 原本地方发生了什么
- 江阴市舶司,在哪里?古代的海关什么样
- 刘表临死前托孤给刘备 为何不选择投降曹操呢
- 同样是削藩,为何朱允炆失败而朱棣能成功-
- 典韦和张绣的武力值如何?两人谁更厉害?
- 清朝并无防腐的先例 慈禧死后为何百年不腐呢?
- 宋仁宗在宫中差点遇刺身亡,为什么最后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