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斩首无数,却无人问罪!

历史趣闻 2025-03-22 14:14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斩首作为一种严厉的刑罚,无疑是最具威慑力的。这一残酷的现实催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刽子手,他们承载着执行死刑的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4年,随着砍头制度被废除,这些行走在生与死边缘的人,才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刽子手的故事并未因此完结。1925年,上海《大公报》曾报道了一位名叫邓的刽子手,他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一职业的神秘面纱。那时已年近六旬的邓,向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职业生涯。

想要成为一名刽子手,并非简单的任务。邓告诉我们,他需要经历严格的训练,拜师学艺,日夜苦练。白天,他们拿冬瓜练习手感,晚上则练习砍香头。只有刀法练到快、准、狠,才能出师。

邓还描绘了犯人被斩首的详细过程。据他描述,刽子手的刀平时需要封藏起来,只有在行刑前才会被拿出来磨一磨。在斩首之前,刽子手需要喝酒壮胆。死囚在验明真身后,后背插上死囚牌,被押送到刑场。斩首时,死囚跪在地上,一位刽子手上前分散其注意力,而真正的斩首行动则由身后的刽子手完成。他们趁其不备,迅速斩下头颅。

刽子手这一职业不仅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还需要面对道德和传统的压力。邓海山自创了一种消灾驱晦的方式:每次砍完头后,他都会径直走向衙门,一路不回头。到了县衙,他还会让人用竹板打自己的屁股,以此来洗去晦气。

砍人头毕竟是损阴德的事情。在这个行业中,刽子手们有自己的规则和禁忌。邓海山的师傅曾特地交代他,砍头的人数到了99个就要收手,不能斩到100人。邓海山似乎并未遵循这一规则,他一生斩近300人,最终无儿无女,也许这就是坏了规矩的报应。

这位名叫邓的刽子手的故事令人震撼,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神秘职业的酸甜苦辣。他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性的探索,让我们思考道德、传统与人性的复杂交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