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知政事的行政官员人数有多少?都分别是做什
【走进中国古老的宰相与参知政事制度】
追溯至唐初,我国设立了三省长官为宰相,但这一职位的授予并不轻易,常常通过给其它官员加衔的方式来任命宰相。这种独特的加衔制度,体现了当时对宰相一职的慎重态度。到了唐中叶以后,这种加衔制度逐渐废止。
宋代初年,沿袭了唐代的制度,以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而在乾德二年,增设了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开宝六年,参知政事开始与宰相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其职权和地位逐渐接近宰相。当宰相出缺时,参知政事甚至会代行宰相职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宰辅机构和宰相的名称多次改变,参知政事的官称也随之经历了数次变化。在神宗改制后,废除了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而在建炎三年,又恢复门下、中书二侍郎为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几位参知政事全面协助宰相处理各类政务,称为“通治省事”;另一种是几位参知政事各自负责特定领域的政务,称为“分治省事”。尽管有过对个别政务的重点划分,但多数时候,参知政事还是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
南宋时期,有过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治省事”。元丰官制中,尚书左右丞分管六曹事务,后被视为执政官,开始全面处理政务。绍兴四年,张魏公再次进入省府时,皇帝特意交代其专责某些具体事务。参知政事通常最少设一员,最多设四员。在元丰改制后,以门下、中书二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的设定便是四员的例子。通常情况下,会设立二至三员。到了南宋后期,三员成为定制。
这一古老的制度,历经数百年的变迁与调整,最终融入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成为了理解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窗口。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构成了古代的执政群体,他们的职责、权力演变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是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历史的重要线索。
历史故事
- 参知政事的行政官员人数有多少?都分别是做什
- 古代的人喝酒就像喝水一样大口喝 古人的酒到底
- 古代驸马迎娶公主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吗 事实证明
- 日本曾经做过中国的藩属国吗?真实情况是怎么
- 古代驸马真的有外表的那么光鲜亮丽吗 换做是你
- 菩萨都有着怎样的境界?每个境界分别代表着什
- 司马昭为何会放过刘禅呢?刘禅的机智救了自己
- 生不逢时的亡国之君,崇祯帝一句遗言让人心酸
- 白虹贯日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古人认为是不祥之
- 揭秘张飞死因之谜 张飞的死和谁有分不开的关系
- 杨广和李渊只是表兄弟那么简单吗 李世民叫杨广
- 刘邦诛杀了众多功臣为何没有动萧何呢?
- 张居正有哪些功过?为何评价一直褒贬不一呢?
- 汉武帝想要改革变强,为何最后会不了了之呢?
- 慈禧的陪葬品都有哪些东西 最后这些陪葬品都去
- 龟兹国是什么地方?与唐朝的关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