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员俸禄怎么给?分别是给多少

历史趣闻 2025-03-22 16:59www.dkct.cn历史人物

唐朝官员的俸禄构成

唐朝时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禄米、土地和俸料。这些俸禄的分配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制度规定,也反映了对官员的尊重和优待。

一、禄米

禄米是唐朝官员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根据官员的品级,他们每年都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禄米。比如一品官员每年可得七百石,而从一品到九品则逐级递减。这些禄米每年供给一次,但外官并无禄米。直到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提出建议后,外官才开始获得禄米,但数量较京官要少。百官在年终考核中表现优异者,还会得到额外的奖禄。

二、土地

在均田制度下,唐朝官员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职分田和永业田的数量根据官员的品级而定,亲王最多,九品官员则最少。这些田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稳定的收入,因为每亩田地需要缴纳一定的租金。尽管这些田地并不完全实授给官员,但它们仍然是官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俸料

唐代官员的俸料制在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正式确立。俸料包括月俸、食料和杂用。职事官还配有防合或庶仆。这些防合和庶仆是官员生活中的助手,也可以为官员提供一定程度的物质支持。到了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各种俸料被统一称为月俸,这反映了唐代官员俸料制的发展和完善。

在唐朝,官员的退休被称为“致仕”。致仕的官员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包括加官一级、享受半俸或全俸等经济待遇,以及班列尊崇等荣誉待遇。这些制度和规定鼓励官员在适当的时候退休,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

唐朝官员的俸禄制度体现了对官员的尊重和优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制度和文化。这一制度不仅为官员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也鼓励他们在职时尽职尽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致仕制度也为退休官员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和荣誉待遇,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