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临终前让人准备21口棺材 从7个城门出殡

历史趣闻 2025-03-24 14:56www.dkct.cn历史人物

包拯,这位来自安徽合肥的杰出人物,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父母深深的孝心。后来,他通过努力考上了进士,步入政界。包拯的生涯中,以清廉正直著称,对于那些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的当朝权贵,他持以坚决的反对态度,并先后上奏一百多道弹劾奏疏。对于贪官污吏,他更是毫不容情。

特别是在他担任开封府尹的时期,他让百姓直接前往公堂伸冤,从而防止下属官员借机敲诈勒索。这一举措深受百姓爱戴,他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

公元1062年7月,包拯因病离世,享年64岁。他的丧礼上,宋仁宗亲自前来吊唁,并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赋予他孝肃的谥号。

包拯出殡的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引人深思的事情。他使用了二十一口棺材,分别从开封府的七个城门出去。百姓们每个城门都能看到包拯的棺材。这种奇特的举动背后,蕴含着包拯的深谋远虑。

包拯生前得罪了许多权贵,这些人虽然在他生前无法对他有所动作,但死后却会想尽办法破坏他的陵墓,挫骨扬灰以解心头之恨。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包拯提前布局,采用了虚虚实实的计策。他用众多棺材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这就像七十二疑冢的策略一样。

实际上,包拯真正的灵柩是由他的女婿护送到他的老家合肥。在公城乡,他被安葬在那里。在金兵入侵的时候,他的坟墓遭到了破坏。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拯夫人的坟墓当作包拯墓进行整修,并修建了享堂。这个乌龙事件也为包拯的故事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包拯的一生虽然离我们遥远,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的火花。他的清廉正直、为民除害的精神,以及对权贵的坚决斗争,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