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织物名称:褐、马褂分别长什么样?

历史趣闻 2025-03-24 23:17www.dkct.cn历史人物

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引人遐想。从贫贱者的褐到官员的官服,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传统服饰的魅力。

褐,起初是贫贱者所穿,由兽毛、粗麻等材料制成,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粗劣衣服,用以指代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褐也发展出了一种长袍的样式,斜领大袖,四周镶边,前系长带,类似后世道袍。从汉代起,这种服装成为士人家居的常服,隋唐时期尤为盛行。

除了褐之外,古代还有一种称为“补褂”的服装,它也是官服中的主要一种。形式比袍短,类似褂而长,袖端平,对襟,前后各缀有用金线、彩丝绣成的“补子”。这些补子的纹饰代表着文武职位的品级,起始于明初的规定。到了清代,“补子”被用于外褂,皇亲贵族和官员们以此展示各自的地位和权力。

马褂,是旧时男子穿于长衣之外的短褂,其长仅及于脐。初为满族人骑马时所穿,后渐成为无人不穿的常服。马褂有长袖、短袖、宽袖、窄袖等多种样式,对襟、大襟、琵琶襟等也有各自的特色。其中,黄马褂是清代官吏的一种制服,是皇帝近侍的服装,十分高贵。

在清代,“黄马褂”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服装,便于骑马射箭,更成为了皇帝对臣子的赏赐之物。得到黄马褂的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穿着它,显示其特殊的地位和荣誉。而那些在打猎、校射时表现出色的人,也有机会获得这种珍贵的赏赐。这些马褂根据用途和场合的不同,有着丰富的分类和规定。

古代的服饰不仅仅是遮身蔽体的工具,更是身份、地位和文化的象征。每一种服饰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在欣赏的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匠心。这些传统服饰的魅力,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