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后为什么明朝正规军争当投降,而农民
历史趣闻 2025-03-25 05:34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满清入关前的历史洪流中,投降的明朝官员如耿仲明等,李永芳这样的中下级官吏降清的更是屡见不鲜。到了1644年4月,明山海关总兵更是引领关宁铁骑降清,并引领清军入关,扮演了满清灭亡南明政权的急先锋。紧接着,清军渡过长江后,一批南明重臣,如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文爵等人,率领238000明军献南京城降清。弘光帝朱由菘本人也被南明将领劫持献给满清。与此南明大将左梦庚在湖北带领几十万人降清,郑成功之父在清军进入福建后也率部降清。
在这股投降满清的潮流中,却有一群人选择了坚守。那些被明朝和满清都称之为"反贼"的大西、大顺农民军,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时刻,与南明永历政权结成了抗清民族统一战线。他们在清军入关后,与满清在江南地区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浴血奋战,成为了抗击满清的主力。
比如李自成的侄儿李来亨,在湖北茅麓山一战中举家殉国,家族五代人奋起抗清二十年。而他的养子李定国在湖南地区两次打败清军名将,重创清军,名震天下。他一直率部抗清,直到在云南病逝。
那么,为什么那些自诩为正统的明朝官员和官军会选择降清,而那些被诬为"反贼"的农民军却在民族危机时刻成为抗清的主力呢?难道真的像明朝的诗人所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吗?
或许,这并非简单的道德评判所能解答。投降或许出于个人或局部利益考量,而那些坚持抵抗的农民军,他们背后是更为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对于自由的坚守。在满清的铁蹄下,他们选择了以生命去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生存的权利。这种选择,远比简单的降清或投降要来得复杂和艰难。历史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动因和考量。
上一篇:在赵云、张郃死后,三国还有哪些名将呢?
下一篇:没有了
历史故事
- 清兵入关后为什么明朝正规军争当投降,而农民
- 在赵云、张郃死后,三国还有哪些名将呢?
- 李世民敢造反朱棣不敢,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 五虎上将的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难道真是病死的
- 安禄山造反一年后就死了,安史之乱为什么打了
- 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什么会被逼上梁山
- 令妃为乾隆生了6个孩子,为何令妃死前乾隆也没
- 围绕地球飞行的巨型黄金UFO?NASA空间站拍到神秘
- 朱氏作为明朝皇室的姓氏 当时的百姓是如何吃到
- 实力强劲的神策军,为何没能阻止唐朝的灭亡?
- 正史之中的吕布如何?有人能够击败他吗?
- 土木堡之变时明朝有内奸吗?瓦剌在明朝的内应
- 一直主张恢复周礼的孔子为什么没有到洛邑为周
- 慈禧为何会把三岁的溥仪立为皇帝?她到底如何
- 刘邦把戚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为何不废后?
- 刘聪:十六国时期最荒淫的皇上,最后死因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