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瓦为什么囚禁盟国君主?最后招来亡国之祸

历史趣闻 2025-03-25 05:53www.dkct.cn历史人物

囊瓦,春秋时期的大夫,字子常,出身于楚国王族,其祖父曾是令尹,地位显赫。囊瓦个人的性格孤高自傲,贪得无厌,在历史上留下了奸臣的恶名。

在楚平王时期,囊瓦担任令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吴国频繁骚扰楚国边境,但囊瓦并未加强防御,反而扩建了楚国国都郢都。他的这种做法让人质疑他的治国能力。

蔡昭侯和唐成公曾带着厚礼来朝见楚昭王。囊瓦贪婪地想要蔡昭侯的玉佩和皮裘,当蔡昭侯拒绝时,他便心生怨恨,暗中进谗言,导致蔡昭侯被囚禁三年。同样,囊瓦也想要唐成公的宝马,当计策成功后,他立刻放走了唐成公一行人。

这些事情让蔡国人十分愤怒,蔡昭侯更是心痛自己的宝物和受到的羞辱。他沉玉发誓,终生不再朝楚。愤而转向晋国和吴国寻求帮助,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进攻。由于囊瓦的贪腐和大兴土木导致国库空虚,楚国很快就被吴国打败。

战败后,囊瓦逃到了郑国。楚昭王对他愤怒至极,痛骂他是误国奸臣。不久,吴军攻破楚国国都,囊瓦的家产被吴国人占据,他的妻子也被吴王的弟弟霸占。与此伍子胥因对郑国的仇恨,误以为楚昭王也在郑国,发兵围困了郑国。

在这种压力下,郑定公将责任归咎于囊瓦。囊瓦在羞愧与压力之下选择了自杀。

囊瓦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奸臣的丑恶嘴脸。他贪得无厌,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他的行为导致了楚国的衰败和灭亡,最终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道德底线,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能误国害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