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青藏高原,各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各自为政、孤立发展。通过制度、法律的建设和驿站的设立,这一局面得以改变。内部人口的流动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文化的相互沟通和整合,最终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的大发展和壮大。
吐蕃社会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丰富,牲畜种类繁多。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珍贵资料得以保存至今,为我们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吐蕃王朝在8世纪末叶之后陷入了困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王室和将领之间的争斗使得吐蕃陷入分裂。沙州人民在张议潮的领导下起义,很快占领了沙州,并攻取了周边地区。河陇地区重新被张议潮所控制。
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为争夺权位,不断攻伐。与此各地的起义军规模逐渐扩大。其中,吐蕃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自号“浑末”军。除此之外,还有温末集团在凉州一带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
公元866年,论恐热被杀后,战争才逐渐平息。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等部投降于唐朝。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从东部开始爆发,迅速蔓延至全境,最终导致吐蕃王国的灭亡。
唐朝在此关键时刻并未出兵收复西域,这使得中国在近1000年内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当人们再回到西域时,已经时过境迁。
吐蕃的历史充满了波澜壮阔的篇章,从整合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到社会生产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再到内部的矛盾和起义,最终走向灭亡。这一历史进程不仅展现了吐蕃社会的兴衰变迁,也反映了青藏高原文化的整合与壮大。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了解青藏高原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