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孔门七十二
历史趣闻 2025-03-26 02:54www.dkct.cn历史人物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代贤人,孔子门下的高徒。他以孝行闻名天下,被尊称为“孝哉,闵子骞”。
闵子骞出身贫寒,早年便失去了母亲。为了家庭生计,他不得不从小从事体力劳动,跟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生活十分清苦。他并未因此屈服于命运,而是选择了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他在孔门中以其德行与颜回并称,是七十二贤人之一。
某年冬天,闵子骞遭遇继母的虐待。继母偏爱自己的两个孩子,却对闵子骞百般刁难,给他穿的棉袄里填充的是寒冷的芦苇。某日,父亲驾车带着他们兄弟三人外出时,闵子骞因寒冷饥饿无法驾驭马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父亲在责骂他后才发现其棉袄内的芦花。了解到真相后,父亲决定休妻。闵子骞却以孝心和宽容感动了父亲和继母,他长跪于父亲面前,劝说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这番话不仅让父亲收回休妻的决定,也让继母痛改前非。
这位贤人在求学之路上拜入孔子门下,孔子的学问和德行深深地吸引了他。孔子曾在鲁国期间聘请他出任费宰一职,但闵子骞婉拒了这份邀请。他对人生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他希望能够继续追随孔子学习深造的学问和道德理念。他曾表示:“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他的这番话表明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如今,闵子骞的故事依然流传着,他的孝行和德行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宽容。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知识和品德的卓越,成为更好的人。
上一篇:浅水原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说李世民被猪队
下一篇:没有了
历史故事
- 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孔门七十二
- 浅水原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说李世民被猪队
- 古代打仗真的像电视剧一样乱砍吗 历史上真的是
- 吕布实力那么强,为何张飞敢屡次向吕布挑战-
- 三国中名将如云,那么其中谁死的是最冤的呢?
- 西周、东周、西周国和东周国都是什么?有什么
- 犬戎是现在的什么人?犬戎的后代在哪
- 埃及法老的诅咒是真的吗?金字塔为什么不让人
- 揭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墓中为何会有一缕头发
- 郭子仪借兵收复了长安,付出的代价有多沉重?
-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揭秘赵昺的悲惨一生
- 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是什么花 为何用它来形容少女
- 魏忠贤对明朝贡献很大吗 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
-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的战斗力如何 为什么巴基
- 她虽是二婚女子,但却嫁给一个闻名天下的英豪
- 盘点四位帝王遇到的刺杀事件,都十分惊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