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自缢殉国,那满朝文武有哪些人自尽了?

历史趣闻 2025-03-26 03:22www.dkct.cn历史人物

我是风趣网的小编,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

在1644年的农历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帝孤独地来到奉天门,钟声响起,却无人来朝。他离开了紫禁城,来到万岁山寿皇亭附近,最终自缢身亡,明朝宣告灭亡。后人对于这段历史充满了怀念与遗憾,想象着如果能够穿越回去,那该多好。

现实是残酷的。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文武百官众多,但在大难来临之际,真正为明朝殉难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选择顺从新朝,甚至在家中门口写上“顺民”字样,期待在新朝中获得一官半职。最终选择自杀殉难的仅有二十八人,其中包括文臣二十一人和勋戚七人。

在这些殉难的文臣中,范景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来自河北吴桥,以清廉和正直著称。当农民军进入北京城时,范景文坚定地走上了自杀殉国的道路。他在破庙中写下遗书,最终投入古井中死去,终年58岁。他是内阁中唯一一位自杀殉国的,其他人都没有跟随他走上这条道路。

除了范景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文臣如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也选择了殉国。李邦华曾劝说崇祯帝南迁,但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以身殉国。勋戚们作为明朝的休戚与共者,在大难来临之际却有许多人不愿出钱相助。例如崇祯帝的岳父周奎,最终选择投降。

也有一些勋戚如新乐侯刘文炳表现出了坚定的忠诚。他作为崇祯帝的表兄弟,在危急时刻率领家丁突围未果后,他与家人一同投井而死。最后他更是点燃了自家的宅邸并投身火海。这些人的行为被官方编撰的《明史》高度评价为“树义烈于千秋”。这些英勇的殉国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名字与日月争光受到了后世的敬仰与赞扬。这个悲壮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